現在許多孩子的體質并不理想,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頻繁使用抗生素。那么,如何避免濫用抗生素呢?讓我來談談吧。輸液從孩子時期開始?我國每年打吊瓶的數量是多少?去年是104億吊瓶,按照人均計算,就是8瓶。然而,全球平均水平是2.5-3.3瓶,超出整整3倍多。藥物濫用導致的問題就是抗生素成災。現在,孩子稍微有些頭疼腦熱,就會在醫院接受小病大養。剛有一點咳嗽,醫生抽一管子血一檢查,結果發現需要打吊瓶,七八瓶吊水打進去,再帶走四五盒消炎藥,至少需要花費四五百元。一次抗生素,孩子需要七天才能恢復。幾乎每個家庭都有阿莫西林、環丙沙星、頭孢拉定等消炎藥。然而,這類藥物都屬于抗生素,并且比吊瓶應用更廣泛。

在我們的父輩那個年代,他們有個頭疼腦熱,一碗雞蛋湯就能解決。然而,我們從小區門診到到醫院都在打吊瓶,抗生素直接從靜脈進入心臟,再由心臟運輸到全身各個器官。雖然抗生素能快速抑制病毒,讓孩子恢復得快,但毒素也會通過靜脈直接進入血液,首先傷害的是孩子的肝、腎、脾胃,嚴重的還會影響腦部神經。

不論是大病還是小病,如果習慣于依靠輸液的方法來治療,會嚴重削弱孩子的免疫能力。我們都知道,經常鍛煉的人身體更健康。腿骨折臥床靜養的人好了之后,會發現骨折的腿明顯比好腿更細,因為退化萎縮了。孩子的免疫力也需要鍛煉。平時的一些小感冒、頭疼腦熱,只要孩子通過自身能力恢復的,都會增加自身的抗病能力。而總是輸液,會讓孩子的免疫系統得不到應有的鍛煉,以至于孩子的免疫力越來越低下。

此外,經常輸液會使人體內產生很強的抗藥性。一旦出現吃藥打針不能控制的大病,輸液也很難起到作用。有些家長已經注意到,以前孩子生病只需要打兩瓶吊水,一天就能見效,現在一打就需要五六瓶,打七八天還不見好轉。

遠離抗生素,我們有更好的選擇。藥物越開越貴,時間越來越長,有些醫生甚至會直接告訴家長,因為孩子的耐藥性太強了,只能用更好、更有效的藥物。實際上,這些藥物就是含有更高、更厲害的抗生素。

孩子的一生還很長,現在一些小病就開始使用最好的藥物,這讓人擔心萬一以后有個什么大病,怎么辦?對孩子起作用的藥物越來越少,越來越貴,不敢想象,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抗生素濫用所致。

所以,當孩子生病后,能不打藥就不要吃藥,能吃藥就不要打屁股針,能用打屁股針就不要輸液,不到萬不得已,盡量不要給孩子輸液。與其花費大量金錢治病,不如從一開始就調理好孩子的體質,讓孩子少生病。平時要學會觀察孩子的舌苔、面部、吃飯情況,粑粑顏色,就知道孩子現在面臨什么情況,該怎么預防和調理。

防治大于治療,這也是中醫調理體質的理念。調理孩子體質的方法很簡單,飲食上注意區分寒熱,平時多在家給孩子推拿,必要的時候根據孩子的癥狀用體質貼給孩子調理脾胃,五臟六腑協調了,陰陽平衡了,孩子自然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