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煉害羞的人,讓他們在社交場合大方地表現自己
孩子害羞內向如何鍛煉?從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孩子不合群,這可能是因為他們性格內向。而內向的表現就是害羞的氣質。研究發現,害羞的孩子往往內向、膽小、缺乏自信、不善言辭,對孩子的成長會產生一定影響。因此,我們需要科學地看待和引導害羞的孩子。
當孩子害羞了,我們該怎么辦呢?首先,我們要接受和鼓勵害羞的孩子,尊重他們并試著去理解他們,不要急于改變,給他們時間去適應新的環境。給孩子適當的自由與信任,過分的保護和束縛會減少孩子探索世界的勇氣。只有在自由安全的環境中玩耍,孩子才能建立對外界的信任。
例如,我們可以讓孩子自己多去外面玩玩,不要一直關在家里。同時,不要隨意給孩子貼上“害羞”的標簽。當家長帶孩子外出時,碰到熟人會提醒孩子打招呼,但是孩子在還沒說出口前,家長就先說“這孩子就是害羞,不太愛說話,見到客人總是比較變扭”,這種做法是不妥的。因為聽到父母評價后,孩子會認為自己確實就是一個性格內向、好害羞的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某種認知,要一下子改正還是不容易的。
我們需要讓孩子事先有充分的準備,無論在什么場合,如果孩子事先已經做好了各種準備,知道會出現什么樣的情況,他就不會那么緊張、焦慮和不安,害羞的情緒也會減少許多。例如,我們可以說:“等下要去伯伯家里吃午飯,他家里有小寶寶了,很可愛的,你可以多和小妹妹玩玩。”
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幫助孩子克服害羞心理。例如,我們可以在商場讓孩子自己去和售貨員說喜歡那個玩具,多少錢;讓他幫忙接電話、傳口音;給他多表現的機會,并及時表揚他。我們還可以適當教給孩子一些技巧,比如讓他們學會微笑。向同伴問候時,先微笑,它的效果勝于漂亮的言辭;想要獲得更多同伴的贊同時,也可以先微笑,這有可能獲得更多同伴的支持。
我們還可以引導孩子耐心傾聽別人說話,并在適當的時候發表自己的意見。例如,在討論去哪里玩時,我們可以向孩子傳達想法,然后問“你有沒有什么地方想去的呀或者你有好的推薦不?”這樣,孩子就會更愿意與他人交流。同時,我們也可以暗示孩子,在適當的時候將自己的事情說給對方聽,這樣可以增加雙方的信任感,聊天過程也會更加愉快。
總之,我們要耐心觀察和引導孩子,讓他們逐漸適應成長需要必備的各種技能。作為父母,我們在幫助孩子成長的同時,也在發現和成長自己。所以,幫助孩子,又何嘗不是在幫助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