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炎癥性腸?。↖BD)在西方國家的患病率較高,而我國的發病率相對較低。然而,近年來,我國炎癥性腸病的發病率正逐年上升,這一趨勢在兒童中尤為明顯。根據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的一項最新調查報告,過去十年間,上海0-14歲兒童炎癥性腸病的發病率從0.5/100萬上升到了2011年的6.1/100萬,增長了12倍。這一嚴峻的事實讓每位父母都感到焦慮,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副主任、兒科消化??粕蛘裼罱淌谠谘装Y性腸病健康講座中指出,兒童炎癥性腸病會導致一系列問題,如青春期延遲、性格變得內向或孤僻,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因此需要盡早發現并治療。

沈振宇教授進一步解釋,IBD在1913年首次被報道,它是一種發生機制尚不明確的消化道慢性炎癥性疾病,主要包括潰瘍性結腸炎(UC)和克羅恩?。–D)。近年來,IBD的發生率明顯升高,已成為消化系統常見疾病,臨床表現主要包括腹瀉、血便、腹痛等消化道癥狀。

兒童IBD的臨床特點可能缺乏典型臨床癥狀,如腹痛、腹瀉及其他炎癥表現,那么如何從日常生活中判斷呢?沈振宇教授指出,生長遲緩可能是早期主要臨床表現,包括身高、體重、BMI和生長速度。

兒童生長發育主要受六個因素影響:遺傳、營養、激素、疾病、藥物和運動睡眠心理。遺傳因素約占70%,但對于三歲以下的小孩,營養因素的影響是最巨大的,營養因素主要表現在三個階段,包括嬰兒期、兒童期和青春期。

如何評價小孩的生長發育情況是否理想呢?沈振宇教授表示,可以根據生長曲線圖來評價,更能清楚了解生長趨勢。

對于炎癥性腸病患兒的生長遲緩,沈振宇教授分析:“總的來說,快速誘導和維持緩解,盡量恢復生長發育??刂萍膊”旧?,有一系列治療,最根本的是營養治療?!崩?,兒童克羅恩病治療包括激素、免疫抑制劑、英夫利西單抗、全腸道營養等,另外還需重視社會心理支持、營養狀態、生長發育支持及多中心綜合團隊協作,即包括醫務人員、護理人員、社會工作者、心理醫生、教師等多個團隊的協作。

專家簡介:沈振宇,從事本專業臨床工作17年,有扎實的兒科理論基礎,對兒科消化疑難和重癥疾病的診治有較豐富的經驗和較強的具體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掌握小兒消化專業先進技術并能在實際工作中應用,對SGA營養干預以及嬰兒肝炎綜合征混合病因的診斷有較深入的研究,亦專長于嬰兒牛奶蛋白過敏癥的診斷流程和規范治療。在“非典”和手足口病疫情嚴峻時期積極投身于第一線的醫療工作并獲省級和市級嘉獎。獲中山大學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培訓中心和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資格認定及藥品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GCP)證書。研究方向:兒科消化。主要教育和工作經歷:1994.7-至今,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歷任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社會兼職:中山一院兒科住院醫生培訓基地專項負責人、兒科應急預案專家,廣東省醫學會兒科學會消化專業組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