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開口說話的早晚,并不直接與其智力高低掛鉤。一般來說,寶寶在9-12個月時,會開始有意識地喊出“媽媽”,而在6個月左右,無意識地發出“mama”。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出生僅23天的嬰兒,也大多只能發出相似的聲調,這并不意味著他們無法與大人進行溝通。

在3個月以內的寶寶,盡管他們還不會說話,但他們可以通過不同的音調來與大人進行交流,表達他們的需求。隨著寶寶的成長,他們在3-6個月大時,會有意識地發出一種聲音,吸引大人的注意力。比如,他們看著奶瓶,發出“啊、啊、啊”的聲音,表示自己想要喝奶。

等到寶寶9個月-12個月大時,他們會開始“開口”。然而,他們的語言表達仍然很簡單,比如,簡單的單詞,如“爸爸”、“媽媽”、“寶寶”、“飯飯”。到了18-24個月,大部分的孩子開始說短語,并且能掌握大約50個單詞。比如,“媽媽抱”、“寶寶乖”。到了2-3歲,孩子可能說一句主、謂、賓齊全的句子,并且能比較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愿。

對于開口晚的寶寶,家長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語言訓練:1、盡量使用普通話或統一一種語言與孩子交流,以保證語言環境的連貫性。2、家長或身邊的人盡可能的多陪伴、多與孩子交流,增加詞匯量。3、當孩子想要某樣東西時,可以一直重復多次來強調他現在想要的物品名稱,以幫助孩子更好地表達。4、在睡前講故事時,可以播放一些有節奏的兒童歌曲,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5、和孩子交流說話時,語速要慢,吐字要清晰,也可以用疊詞或重輕音來強調。

總的來說,每個孩子的開口時間會根據他們的生理功能、性格、家庭環境等因素而有所不同,我們不能將開口早晚和智力高低等同起來。只要在合理的時間和正常發育軌跡的范疇內,寶寶的開口早晚都不是問題。

當寶寶在12個月時,如果他們對自身名字沒有反應,就需要引起我們的警惕。同樣,在18個月時,如果他們無法聽從簡單的指令,也需要我們注意。在36個月時,如果他們無法自發表達3個單詞,或者無法說簡單的句子,也需要我們及時關注。

最后,我想強調的是,無論寶寶的開口早晚,家長都應耐心地對待他們,尊重他們的語言發展規律,給予他們充分的語言交流和表達的機會。只要我們用心去教育他們,他們一定能逐漸掌握語言,與我們一起建立良好的溝通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