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外玩耍時,安全與快樂并存。那么,如何確保孩子在外玩耍的安全呢?本文將為您提供一些建議。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孩子常去哪些地方玩耍,以評估其危險性。這些地方包括:(1)休閑廣場、游樂場(如水上公園)(2)郊野的荒地、樹林、小河流(3)海面、水塘、大型水庫、大型廠礦的開闊地面(4)學校開放的球場、運動中心。

如果孩子強烈要求去有水的地方游玩,家長可以將其他事務處理好后,帶他們去水上公園、水庫地區放松身心。但要注意,家長需要認真監護孩子的一舉一動,發現異常情況要及時阻止。嚴禁孩子獨自接近危險水域,游泳時家長要陪同。此外,家長應教育孩子遠離危險水域,并對孩子的錯誤行為進行批評。如果有條件,可以教孩子游泳的安全知識。

當孩子去存在溺水風險的地方時,如河流、渠道、水庫、水塘等區域,家長必須立即將孩子帶回家,必要時進行“武力教訓”,讓他們明白“遠離危險水域”的重要性。專家建議家長:(1)不要讓孩子私自下水游泳,家長應時刻看護。(2)堅持讓孩子穿高質量的浮身物。(3)要求孩子在下水前活動身體,避免抽筋等現象。(4)在水中不要喂孩子吃東西,以防被嗆住。(5)教育孩子不在水中互相嬉鬧,防止嗆水窒息。(6)教孩子學習游泳,并學習心肺復蘇等技能。

如果孩子遇到他人溺水,應教他們尋求呼救大人,而非自己擅自下水“救人”。如果孩子自己不小心掉入水中,要教育他們保持冷靜、不要胡亂掙扎、大聲呼喊等待救援。

最后,專家提醒孩子,落水者往往出于求生本能,慌亂驚恐。即使經過專業培訓的人,也不能貿然下水。救援的第一要務是保證自身安全,這時應呼叫與報警,并尋找竹竿或漂浮物在岸上進行援救。千萬不要徒手去拉或下水去救溺水的同伴!

在遇到溺水情況時,孩子應保持冷靜的頭腦,屏住呼吸,放松全身,去除身上的重物。一旦身體停止下沉并上浮,落水者雙臂掌心向下,像鳥飛一樣順勢向下劃水。當身體上浮時,應頭向后仰,面向上方,爭取先將口鼻露出水面呼吸。如果在水深2米至3米的游泳池或在底部堅硬的水域或河床發生淹溺,落水者可在觸底時用腳蹬地加速上浮,浮出水面立即呼救,堅持到救援人員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