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年幼時不宜過早灌輸性別意識。然而,孩子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心,只有讓他們了解性別認知,才能更深入地了解自己,避免因為好奇而犯下錯誤。那么,如何教育出具有恰當性別意識的兒童呢?

性別錯位癥是指一個人在心理上無法認同自己的生理性別,并由此產生的一系列錯位癥狀。性別認同是一個人對自身生理性別的自然認知。如果孩子在幼兒期不能及時完成性別認同,日后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性別偏差行為,影響各方面的發展,甚至影響身心健康。

導致孩子性別錯位的原因有二:一是家長教養不當,如有些家長希望生個女兒,卻生了個男孩,為了彌補這種缺憾,從小把男孩當做女孩養,這給小孩子造成了嚴重的性別誤導,導致男孩子沒有清晰的認識到自己的性別,長大后也會失去男子氣概,說話細聲細氣,做事不果斷。二是學校教育壓抑學生個性,如男孩女孩心理和生理發育不同步,差別很大,學校無視這種客觀規律,沒有“因性施教”,那些千篇一律的聽話、守紀律的要求嚴重壓抑了男孩個性。教育專家指出:“男孩愛冒險、愛挑戰、愛爭吵、愛跑動,這些行為傾向都與男孩體內更高水平的雄性激素分泌有關。”一味地限制只會讓他們感到不滿和受挫,最終被嚴重傷害。

那么,如何做好性別教育呢?首先,家長應用健康的情緒讓孩子了解性別意識。許多家長提及性別教育總會畏畏縮縮地并為此感到不自在。這樣的情緒會不自覺地感染到孩子,以至于孩子一提到性別教育就會本能地抗拒。這樣的情況下便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性別意識。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長不妨用一種積極健康的態度為孩子普及基本的性別常識。孩子在你積極的感染下也會欣然接受這樣的教育。

其次,把性教育貫穿在日常生活中。當孩子能聽懂言語時,家長應把性教育貫穿在日常生活中,如在洗澡、著裝、修整發型及玩具選擇等方面要有明確的性別區分。還可通過書報、畫冊、影視、講故事等去引導孩子觀察動物、植物的生長和繁殖,使孩子對生殖產生一種自然的認識,從而使他們接受大自然,熱愛人類,認識生命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