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養的6個常見誤解
一、在喂養過程中,有時需要花費一個多小時的時間,但孩子總是無法滿足。這并不是孩子吃奶的問題,有時孩子甚至只是叼著乳頭。一些長輩可能會認為這是一種壞習慣。然而,實際上,孩子不吃東西時,可能會叼著毛巾或被角。這才是真正的壞習慣。
二、在嬰兒出生后的頭幾天,母乳仍然足夠。然而,幾天后,孩子總是哭鬧,好像沒有吃飽。實際上,在嬰兒出生后的第一周、第十天、第一個半月到第三個月,會出現快速的生長發育期,嬰兒很容易餓。這個時候,母乳看起來可能不夠充足,但實際上是因為嬰兒吃得更多。這時,新媽媽需要每天多次喂養孩子,隨著孩子吸吮次數的增加,奶量一定會增加。
三、有其他新媽媽認為她們的奶水更多。專家解釋,由于生理構造的不同,每一個新媽媽的乳汁量都是不同的。雖然乳汁可能比不上其他新媽媽,但對于自己的孩子來說,它是絕對充足的。
四、奶水看起來很稀,不像其他人的那樣又白又稠,擠出來好像上面都飄著一層油似。孩子前10分鐘吃的奶被稱為前奶,它比后奶更稀,含有更多的水分。而后奶則含有豐富的脂肪,呈乳白色。因此,母乳喂養建議一側乳房要吃二三十分鐘,如果換得太快,孩子會總是吃不著營養豐富的后奶。
五、孩子將乳頭都吮破了,肯定是不夠吃。正確的喂養姿勢非常重要,嬰兒和母親的腹部要貼在一起,孩子的下巴要緊貼母親的乳房。而且,一定要吸到乳暈,上面露出的乳暈要比下面多,因為分泌乳汁的乳竇是在乳暈的下方,光含住乳頭肯定很難吸到奶,而且容易將乳頭吸破。
六、孩子剛吃兩口奶就睡著了,睡一小會兒又醒了,又要吃。實際上,嬰兒吃一會兒奶就會暫時睡著,這并不是真正的入睡,而是因為嬰兒累了而短暫地打瞌睡。他們往往需要吃一會兒,再睡一會兒,反復幾次才能真正吃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