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后,高齡孕產婦增多,日前新快報記者采訪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了解到,該院推出多舉措進一步加強危重孕產婦、新生兒救治工作,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也成熟規范,一般做三次試管嬰兒,八成以上的年輕患者都能懷孕。
  孕產婦現場線上均能建檔
  多學科診療保障婦嬰健康
  二胎政策放開生育高峰期,各大醫院曾限制建檔。"現在全面放開,建檔不限號,現場和線上都能掛號建檔。"中山一院產科主任羅艷敏教授介紹,目前,中山一院已實現APP及官方微信平臺掛號,還設有互聯網醫院,提供多學科專家在線會診,就胎兒疾病、遺傳性疾病、妊娠相關疾病等在線提供專家意見,減少產婦線下就診的不便。

undefined

  孕產婦線上線下均可在中山一院建檔
  "作為國家首批臨床重點專科,中山一院每年產婦建檔近4000例,其中高風險產婦占比高達90%。"針對二孩、三孩高齡孕產婦增多的現狀,中山一院建立多學科診療團隊,提高危重孕產婦嬰兒救治率。她以需要宮內輸血的高危疑難產婦為例,在全國范圍內中山一院經手的病例最多,技術也達到了國際水平,搶救成功率最高。
  "臨床上遇到不少有妊娠合并內科疾病、腫瘤、心臟移植或腎臟移植術后分娩、系統性紅斑狼瘡、胎兒溶血等情況的產婦,經過我們多學科盡力治療,都能實現順利分娩。"羅艷敏教授說。
  試管嬰兒技術助力"優生"
  試管三次八成年輕人能生
  王瓊教授在接診
  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規范實施,為許多不孕不育的家庭圓了子女夢。中山一院生殖醫學中心副主任王瓊教授表示,2024年該院做試管嬰兒的患者一共有4001個取卵周期移植了胚胎,到目前已經有2779個周期獲得妊娠,活產了2314個孩子,仍有些患者在妊娠中。做三次試管嬰兒之后,八成以上的年輕患者都能懷孕。
  她表示,隨著第三代試管嬰兒的技術(PGT)應用,不僅"能生",更在于"優生"。"目前已知的幾千種遺傳相關出生缺陷,都可以通過PGT來篩查胚胎,如果確定患者的致病基因,針對致病基因來篩查,百分之百能篩得到的。像地貧、血友病、乳腺癌等遺傳性的腫瘤等常見疾病,都是能夠精準篩查的。"王瓊表示,PGT技術可以幫助篩選掉有缺陷的胚胎,生育健康的寶寶。

undefined

  早產兒發生率有上升
  建議最佳年齡段生育
  建議初次生育最晚年齡不要超過35歲
  "和20年前相比,中國的早產兒發生率上升了約2%,這與生育年齡增加、精神壓力和生活方式有關。"中山一院兒科主任李曉瑜教授告訴記者,早產兒是高血壓、慢性腎臟疾病和代謝綜合征的高危人群,需盡早管理,一方面需要醫院多學科合力,為早產產婦適當延長孕周,另一方面呼吁夫婦在孕期做好圍產保健工作,定期孕檢和隨訪;同時呼吁相關機構做好基層宣教科普,提高民眾認識。
  此外,李曉瑜建議夫妻們適齡生育,22-29歲是女性最佳生育年齡段,初次生育最晚年齡不要超過35歲。35歲以上懷孕風險較高,孕婦可能出現早產、高血壓、子癇前期、胎兒發育不良等問題,對母嬰健康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