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花錢能力如何培養?自控能力如何提高?
孩子對金錢沒有概念時,他們可能認為十塊錢和一百塊是一樣的。然而,當這些錢在他們手中流動時,它們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那么,我們該如何教育孩子合理花錢呢?首先,事先約定金額上限,讓孩子學會克制。例如,在超市購物時,允許孩子購買自己喜歡的一件物品,但只能選擇一樣。為了防止孩子購買昂貴的物品,可以事先設定金額上限。孩子會興奮地在購物籃里放入自己喜歡的物品,但最后只能選擇一件。通過這個過程,孩子會學會自己篩選物品,最終留下的就是他們最想要的。這個過程必須由孩子自己完成。
經過多次訓練,孩子的選擇速度會越來越快,直到他們可以直奔自己最想要的物品。最后,將錢給孩子,讓他們自己支付賬單。通過花錢,孩子學會做選擇和克制,這是形成意志力的過程。
當孩子具備一定的意志力后,家長可以給予一定的零用錢。例如,5歲以上的孩子可以每周獲得5元錢,用于存入孩子的存錢罐或小錢袋。每周一領取,花完不能提前支取。同時,適時提醒孩子“還剩多少錢了?1塊錢是嗎?1塊錢能買什么呢?”
從5歲開始,孩子會對數字逐漸敏感和感興趣,所以認識錢幣和換算錢幣就在默默地進行。媽媽可以提醒孩子“今天是周三,還有幾天你能領錢呀?”及時的詢問和提醒可以訓練孩子的自我預見力,這是孩子自律自主的必要條件。
當孩子開始進入小學,他們的自我掌控能力會增強,能夠掌控的錢數也可以逐步增加。每次爺爺奶奶、姑姑姨姨給了壓歲錢,孩子可能會要求自己保管,但我們可以代為保管,等孩子需要買必需品時可以從我們這里支取,但要記賬。
對于孩子的壓歲錢和零用錢,我們應該界定使用范圍,明確做事底線。例如,這些錢用于孩子的文具學具、零食和需要的衣物鞋子等,使用期限是一年。通過讓孩子支配金錢,訓練孩子對金錢的控制力,其實就是對于自控能力的鍛煉。
自控能力越強,孩子能掌控的錢越多,他們就越自律,越具有自主性。通過支配零用錢的訓練,孩子的計劃性和克制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前三個月是適應期,三個月后你會發現孩子很聽話、很配合,半年到一年左右你會發現孩子的自主性明顯提高。很多孩子的自律性差,自主性弱,其實不單純是ta沒有形成自已的意志力,即:自我權利的擁有與支配,而且對自我的掌控力也是不了解的。
有智慧的父母,就應該讓孩子花錢,并把零花錢變成一件有效的親子教養工具。通過引導孩子合理花錢、用錢,讓孩子在擁有和支配中形成了自我意志力,在不斷地花錢、自我滿足的同時認識了自身的掌控能力,最終靈活自如地做到自律、自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