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急性腹瀉與慢性腹瀉的區別及因探究
腹瀉對于任何人來說,都可能是一種恐怖的經歷。尤其是對于那些體型較小、身體較弱小的寶寶來說,他們無法像大人一樣去應對腹瀉帶來的痛苦。那么,寶寶腹瀉真的有那么可怕嗎?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腹瀉并不等同于腸胃炎。腸胃炎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它的主要癥狀就是腹瀉。但是,寶寶腹瀉的癥狀可能會有所不同。比如,腹瀉癥狀輕微的時候,寶寶可能只是感覺全身無力,整個人輕飄飄的。如果腹瀉癥狀嚴重,寶寶可能會伴隨有高燒、重度脫水、菌血癥或散在性感染身體其他器官等癥狀。
那么,寶寶腹瀉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一般來說,寶寶腹瀉的原因可以分為三類: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寄生蟲感染。至于這三種感染的具體原因,許慶俊醫師表示:“病毒感染包括輪狀病毒、諾羅病毒、腺病毒等;細菌感染常見的有沙門氏菌、志賀氏桿菌、霍亂弧菌等;寄生蟲感染在臺灣較為少見。”
當寶寶出現腹瀉癥狀時,我們需要及時給予寶寶支持性療法。也就是幫助寶寶補充水分、電解質液,避免寶寶脫水。如果寶寶的癥狀較為嚴重,并且伴有高燒、重度脫水、菌血癥或散在性感染身體其他器官等癥狀,那么我們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然而,有時候,腹瀉可能是藥物的副作用導致的。比如,寶寶中耳炎或鼻竇炎時,醫師會開立一些抗生素治療,也會造成寶寶出現次數較頻繁的稀泥便,大部分情況下,停藥以后就會自行緩解。
此外,我們還需要注意寶寶的飲食。當寶寶出現急性腹瀉癥狀時,邱婷芳主任指出:“多注意孩子的水分補充、避免發生脫水情況是最重要的。”如果寶寶沒有嚴重的嘔吐癥狀,可以進食,可以去藥房購買電解質水溶液,其效果與打點滴是一樣。如果寶寶發高燒且無法進食,必須立刻帶他就醫。
最后,我們需要知道,造成寶寶腹瀉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先天性疾病,例如腸胃道的構造異常,造成腸內的細菌過度增生、腸絨毛有萎縮癥、雙醣酶的缺乏、以及對牛奶蛋白過敏等。此外,寶寶也可能因為得了腸炎而產生慢性腹瀉,對此,邱主任解釋,由于腸炎會影響腸黏膜表面的乳糖酶,使得乳糖吸收不良而導致慢性腹瀉。醣類吸收不良除了先天性疾病,許慶俊醫師補充:“醣類、脂肪吸收不良、食物過敏等也會造成寶寶腹瀉。”他進一步解釋,醣類吸收不良類似乳醣不耐,主要是嬰兒的乳糖酶還沒發育完全,易造成腸胃吸收不良。另外,大孩子可能接觸乳制品的機會變少,乳糖酶也會隨之減少,如果突然食入大量牛奶,亦可能出現腹瀉的情況;不過,最常見的是急性腸胃炎后由于腸黏膜受損,乳糖酶的釋放減少而造成腹瀉。邱主任指出:“暫時先喝不含乳糖的配方奶,4~6周后再漸漸恢復原來的配方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