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肺復蘇過程中,根據患者的年齡有特定的處理方法。對于小于1歲的嬰兒,以及1歲至8歲的兒童,需要采取特殊的急救措施。而對于8歲及以上的兒童,則可以采用與成人相同的心肺復蘇方法。

在進行心肺復蘇操作時,首先需要判斷患者的意識是否消失。接著,要觀察患者的呼吸是否停止。如果搶救者無法看到患者的胸腹抬起,也無法聽到或感覺到呼氣時的氣流聲,那么就應立即打開氣道,進行呼吸急救。在操作過程中,搶救者的嘴需要同時蓋住嬰兒的口和鼻。如果是兒童,則需要像對待成人一樣,捏住兒童的鼻子,套住兒童的嘴進行人工呼吸。在吹氣時,需要先迅速連續地呼氣兩口,以便打開阻塞的氣道和小的肺泡,避免肺臟回縮。吹氣的力量應以胸郭上升為度,嬰兒每分鐘需要進行20次人工呼吸,兒童每分鐘需要進行15次。

在進行完氣道開放和兩次吹氣后,必須檢查患者的脈搏。對于嬰兒,通常檢查肱動脈,位于上臂內側,肘與肩的中點。嬰兒胸外按摩的部位在胸骨中部,兩乳頭之間的連線上,兒童的按摩部位較嬰兒為低,成人則更低。

對于嬰兒,使用中、食兩個指頭進行按摩,胸骨下陷深度應為1.5-2.5厘米,每分鐘按摩100次。對于兒童,使用一只手掌根進行按摩,下陷深度應為2.5-4.0厘米,每分鐘按摩80次。

需要注意的是,無論嬰兒還是兒童,心臟按摩與人工呼吸的頻率比均為5:1。在搶救后,如果患者的呼吸恢復,應立即送往醫院繼續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