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賀氏菌是什么?如何預防志賀氏菌感染?
最近,有一則新聞報道指出一所幼兒園的小孩都感染了志賀氏菌,那么,志賀氏菌到底是一種什么疾病?
志賀氏菌病是一種由志賀氏菌引起的急性直腸-結腸炎,臨床上患者會表現出水樣腹瀉,嚴重時甚至出現神經癥狀。據統計,全世界每年有1.647億痢疾病例,其中1.632億病例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導致110萬人死亡。
然而,志賀氏菌給人們帶來的危害遠不止這。由于臨床上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許多耐藥菌株產生了,導致志賀氏菌對多種抗生素藥物已經產生耐藥性。這使得痢疾的危害更加嚴重,因此,減抗或免抗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為了研發有效的疫苗,人們正努力尋求解決痢疾的途徑。感染了志賀氏菌的孩子,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當孩子接觸到痢疾病人的糞便或食用含有志賀氏菌的食品和飲水后,一些細菌在胃部酸性環境中生存下來,穿過小腸后到達結腸,進入結腸黏膜引起急性壞死性結腸-直腸炎,臨床表現為腹瀉、發熱、腸痙攣、排帶粘膜血便。
因此,預防志賀氏菌感染的關鍵在于加強食品加工環節的衛生控制。環境污染是志賀氏菌進入食品的主要途徑,因此,只要加強衛生控制,就能有效預防志賀氏菌的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食用或儲存時的溫度控制至關重要。熟食在較高溫度下存放較長時間,是引發志賀氏菌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志賀氏菌的外環境生存能力較差,在陽光下30分鐘內可被殺死。
總之,了解志賀氏菌病的病因、癥狀和預防措施,有助于我們更好地預防和控制這類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