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腎炎患兒一日進食量舉例:如何合理安排飲食以促進康復
急性腎炎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當腎臟和全身毛細血管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時,尿量會減少。由于腎臟及全身毛細血管受損,血管壁通透性改變,全身浮腫,血壓升高,尿量減少等癥狀。此時,病兒的飲食應該避免鹽分,水分也不必過分限制,以促進排尿。當尿量增加時,可以逐漸減少鹽分,每天約1.5~2克,即鹽50克可吃25~30天。在限制鹽分時,凡是用堿或鹽制成的饅頭、面條、蘇打餅干以及各種醬菜、醬瓜等都應該避免。如果需要食用,應自己制備無堿無鹽面食。在治療急性腎炎時,病人應該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量。在發病初期,由于尿量少和高血壓,應適當控制蛋白質的攝入。每日每公斤體重0.5克(或不超過每公斤1克),如一個7~8歲兒童,每日約給蛋白質11克左右,折合瘦豬排骨肉50克,或鯧魚100克。然而,一日膳食中蛋白質來源不僅限于肉類食品,還包括谷類等植物食品。例如,一日的總蛋白質攝入量,應根據動植物食品的搭配,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選擇。在治療急性腎炎期間,病人可自由選擇食物。一開始應先考慮無鹽,然后逐漸改為少鹽普通膳食,并鼓勵病人多吃水果和糖類食物。病人應適量補充維生素C和復合維生素B片劑,按醫囑按量食用。下面是一個7歲兒童患急性腎炎時的一日進食量。在治療期間,病人應遵循醫生囑咐,按時去門診,觀察病情恢復情況。如果按照上述食物量進食,病人一天所獲蛋白質為11克,熱能為917千卡。不過,在住院治療期間,病人飲食一般不受限制,病情好轉出院時,一般可用低鹽原來飲食,限制食鹽每日1.5克即可。病人蛋白質的供給量無需限制過嚴,但要遵照醫囑定時去門診,以觀察出院后病情恢復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