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男孩:勇敢面對困難,挑戰(zhàn)自我
人生充滿了高潮和低谷,正如一位哲人所說:“人生沒有永遠的贏,也沒有永遠的輸,而人的抗壓能力,往往是在失敗中鍛造出來的。”對于一個人來說,經(jīng)歷的挫折越多,他越能變得堅強、有韌性;對于那些不經(jīng)世事的男孩來說,父母越早地對他們進行挫折教育,他們的心智就越早地成熟起來。
劍橋男孩夏楊的母親楊文在她的《和兒子一塊成長》一書中寫道:“夏楊小時候,有一次朋友之間家庭聚會,我無意聽到夏楊在對一個跌倒了的小朋友說:‘摔倒了,要自己爬起來,是你自己不小心嘛!是嗎?這樣的小男孩,用小大人的口氣引導摔倒的伙伴,可以看出這個小男孩的心比同齡人成熟得多。他的父母是如何教育他的?楊文在她的書上寫道:夏楊小時候摔倒了。如果我們確認他安全的話,一般來說我和他父親都會冷淡地處理。你自己不小心,下次要小心。如果你能自己站起來,你就不會幫助他。后來,他在路上自己摔倒了,我們在旁邊看著,他自己站起來后也不哭,表明自己很勇敢。作為家長,夏楊父母的教子態(tài)度是明智和負責的。每個人的道路都需要自己走,任何父母都不能陪伴孩子一生。因此,讓孩子盡快學會面對挫折是父母最明智的教育方法。”
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父母往往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他們自己給孩子挖了一個溫柔的陷阱:男孩摔倒了,父母馬上扶著孩子,細心地安慰。寶貝,摔倒疼嗎?怪不得讓寶寶摔倒了,媽媽打了它!少年已經(jīng)有幾個超人變形金剛,但是這個什么都不懂的少年,看到超市想要更高級的變形金剛,還表現(xiàn)出不買就不去的姿勢,父母無能為力,必須遵從兒子的要求。
過度溺愛、無條件服從、對孩子的威脅屈服……這些都是父母無意間給孩子挖的溫柔陷阱。父母的錯誤引導,往往會使孩子走進成長道路上的誤區(qū):孩子摔倒了,家長馬上去扶,孩子便會產(chǎn)生一種理所當然的想法,反正摔倒了有爸爸媽媽呢,于是他們往往會不計后果地去走路;無條件地服從孩子的所有要求,孩子從小便體會不到什么叫“挫敗”,當他們真正遇到挫折時,便會表現(xiàn)出甚于常人的痛苦;孩子一“要挾”,父母便“屈服”,這往往給了孩子這樣一種暗示:只要使用“手段”,任何目的都是可以達到的。
任何一個人都有沮喪、失落的時刻,你的寶貝兒子也不例外。他的考試可能會失利,他的要求可能會得不到滿足,他的努力可能得不到回報,他的真情可能會被無情傷害……這些時刻,無論父母多么愛孩子,都不可能代替他去經(jīng)歷失敗的痛苦。
在這個充滿競爭的時代,幾乎每個人都在學習獲勝的學問,從父母小就教育孩子,也是如何獲得成功的技術和決心。但是,沒有人一生都不會經(jīng)歷挫折。因此,只有在男孩小的時候,父母就對他進行“挫折教育”,告訴他“跌倒了,自己勇敢地爬起來”,孩子才能以勇敢、堅強的態(tài)度去面對挫折,并以積極、樂觀的想法去戰(zhàn)勝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