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一:

1. 孩子的學習成績直線下滑,老師已經找過您多次談話。作為孩子的母親,您感到非常擔憂,因此您對兒子說:“你不能再這樣下去,我的臉都被你丟盡了?!比欢?,兒子成績下滑得更加嚴重了。

2. 三歲的兒子成了小霸王,他誰也不動他喜歡的玩具、零食和動畫書。我知道這不太好,但孩子這么小,還不懂得大道理,所以我建議:“寶寶,把你的東西分點給我吧。否則,媽媽就不高興了!”

孩子成績下降,父母如何溝通

3. 小男人不管你高興還是不高興,都表現得很霸道。孩子害怕父母,煩惱的事情很多。如何改變憂慮的話語,成為學問。

場景二:

1. 當孩子擔心父母時,父母應該關心和理解。說得好,可以改變孩子的壞習慣,讓孩子心情變好。

2. 當孩子表現出小霸王的一面時,可以嘗試讓他與其他孩子交換玩具和零食,感受到友誼和共享。這樣可以讓孩子更多地交換更多東西,分享喜悅,從而改變不良習慣。

3. 如果您認為孩子直接表達不太合適,可以留下筆記、寫信、向孩子推薦文章、好書等。總之,家長間接式地變通做法,既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孩子也比較容易接受。

相關報道:

1. 美國家庭教育的12個法則

2. 家庭棍棒教育PK賞識教育

3. 美國家庭早期教育面面觀

4. 家庭教育的十大誤區

總之,家長應該采取間接式的變通方法,既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又容易讓孩子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