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產奶粉的問題引發了家長們的困擾。事實上,近幾年來,國產奶粉的問題屢見不鮮。因此,許多家長將目光投向了國外,認為國外食品安全監管力度大,質量更有保障。于是,代購、官網海淘成為了年輕父母的購奶主要途徑。然而,進口奶粉就真的比國產的好嗎?洋品牌就沒有出問題的時候嗎?

2015年9月,杜先生在某跨境網絡交易平臺購買了一罐牛欄奶粉。然而,食用過程中,他發現奶粉內存在破棉絮等異物。與商家交涉時,商家稱奶粉為正品,但不能說明奶粉中異物來源及異物成分是否有害。雙方協商未果,杜先生向保稅區消保委投訴。在后續調解過程中,各方各執一詞。杜先生堅持要對自己所購買奶粉中出現的破棉絮狀異物進行檢測。

經營者表示經聯系荷蘭廠家,廠家堅稱奶粉生產程序相當嚴格,不可能出現杜先生所說的問題。若證明確有問題,可以按中國的法律規定賠償,但檢測手續要合法。經銷商認為自己所有進貨渠道正規,手續合法,而消費者只購買了一罐此品牌奶粉,并且已經打開使用接近一半,自己所進口的同批次奶粉又已銷售完畢,無法提供確切證據表明奶粉有問題。

歷經1個半月,經反復調解,經營者方才同意以三倍的奶粉價作補償。寧波去年接20余起投訴但維權成本太高是不爭事實。隨著跨境電商興起,與此相關的投訴逐漸增多。據寧波市消保委統計,去年寧波接到跨境網絡交易糾紛20余起。數據分析顯示,跨境網絡交易糾紛主要集中在發貨不及時、正品中摻假貨、遇到質量問題推諉或因無法認定權責致維權難。

寧波市消保委侯秘書長解釋說,跨境網絡交易有利也有弊。因語言、法律、司法管轄等原因,維權成本高且維權不易。他提醒消費者,跨境網絡交易要謹慎。下單前請做好以下攻略:一是對自己選購商品作全面了解,包括商品的名稱、種類、型號、包裝、價格差異、以及基本的真假鑒別常識等等,防止在質量或價格上被忽悠。二是盡量選擇線上有正規平臺且信譽好的電商。要特別小心一些“體驗店”,沒有線上平臺,打著跨境的幌子,賣完稅商品或是假品、舊品。三是注意自己所購物品是否被允許入境。具體可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攜帶、郵寄進境的動植物及其產品名錄》,不要盲目下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另外,對有新疫情發生、國家質檢總局發布預警通報地區的物品,以及須經國家有關部門審批后方可入境的商品也不要網購。四是注意選擇正確的維權方式。電話聯系客服最便捷,但國際長途話費不便宜,適合英語口語能力很強的消費者;電腦聯系在線客服,需要你有較強的英語讀寫能力,也可找人幫忙;發郵件效率較低,需要來來回回溝通很多次,但是郵件溝通也有好處,即可以提供物品圖片等信息,更有說服力。當然,最后協商不成的,還可選擇向消保委或市場監管部門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