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前孩子上托兒所的危害:影響兒童心理健康
據英國《泰晤士報》報道,最近,育兒專家提醒我們要尊重孩子的天性,過分強調早期教育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此外,澳大利亞的兒童教育專家、臨床醫學家指出,把年齡不足三歲的孩子交給托兒所會給他們帶來心理傷害。很多托兒所無法照顧到孩子,導致他們感到恐懼。
太早入托對孩子心理發育不利。這位澳大利亞兒童教育專家在《養育孩子:三歲以下應該進托兒所嗎?》一書中強調,很多證據支持他的理論。那些很早就脫離父母到托兒所的孩子更容易發展攻擊性性格、反社會行為等心理問題,這樣的孩子在日后可能會遇到人際關系問題,不容易與人建立密切的關系。
牛津大學的教授對1200名孩子進行了跟蹤研究,發現從小被放在托兒所的孩子青少年時期更富有攻擊性。另一項研究也顯示,托兒所的時間越長越容易發展反社會行為和暴力行為。過早進入托兒所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情感發展、社會行為、認知能力培養,而且他們的身體發育也遲緩。
過早進入托兒所會嚴重影響幼兒的大腦發育、情感發展、社會行為、認知能力培養。專家建議讓幼小的孩子在溫暖安全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而不是過早地將他們送到托兒所。
孩子應享受父母一對一關愛。比杜爾夫強調說,最好的托兒所最負責的老師也不能代替媽媽,兩歲以下的孩子就該受到媽媽一對一的關愛。父母共同養育是最理想的方式,有利于嬰兒的大腦健康發育。如果想要讓幼兒的大腦健康發育,就需要對其進行愛的刺激,媽媽與孩子的交互作用是最好的刺激。家庭與朋友的關愛對孩子發育來說是最安全的選擇,而托兒所中缺乏的就是這種影響。
孩子不僅需要固定的人員養育,更需要專注的關心。一對一養育更能夠滿足嬰兒的需求。托兒所里的老師一般是一個人照顧數個孩子,她無法同時滿足這些孩子的需要:喝奶、撒尿、游戲、呵護等。不要認為嬰兒不懂事,他們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會讓他們產生一種孤獨感,表現為煩躁哭鬧。長期的影響則不利于他們的心理發展,迫使一些孩子發展攻擊性性格。
親情氛圍有利于心理健康。許多家長有一個誤區,那就是認為提早讓嬰兒進入托兒所會讓他們更能適應外部環境,更早地發展交際能力。但美國國立兒童健康和人類發育研究所的專家指出,嬰兒的發育具有特殊性,他們不僅需要持續的關心,更需要協調一致的關心,這意味著與他們交流的人相對是固定的,只有家里的父母能做到這樣。
人生最初的18個月是負責社會和情感功能的大腦結構發育的關鍵時期,對一生都有影響。母子相互作用則在這種能力的培養方面起著關鍵作用,媽媽是嬰兒內分泌和神經系統發育的調節器。家里的哥哥姐姐和祖父母輩對孩子也很重要,他們起著輔助父母教育孩子的作用。嬰兒從他們身上得到安全感,也獲得最初的情感影響。陌生人會讓他們感到不安全而無所適從,在心理上無法形成家庭情感。托兒所缺乏的正是這種相對固定的親情氛圍。托兒所老師是不固定的,經常換來換去。即使人員相對固定,她們也要輪班照顧孩子,讓孩子無法適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