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別孩子睪丸是否正常:簡易方法大揭秘
睪丸是男性特有的器官,對于男性來說,它的生長發育和正常與否直接關系到第二性征的發育,如長胡須、出現陰毛、腋毛、喉結、聲音低沉、體格高大等,甚至未來生育都有關密切關系。因此,不少家長對孩子睪丸的發育狀況尤為關注。
一般來說,孩子睪丸異常者極少,有的孩子即使發育暫時落后,待長大機體成熟后,也大多能恢復正常。但確實也有一些孩子存在某些內分泌疾病、先天性性腺異常、染色體異常、后天性損傷、感染等情況,使睪丸發育障礙的,對于這些孩子,如能早期發現,及時治療,是很有益處的。
在家自測睪丸
孩子的睪丸大小是否正常,除了去醫院檢查外,家長也可在家為孩子測量。測量睪丸大小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用睪丸比較;二是用尺量出睪丸的兩個或三個徑長,再按公式計算。前者需要配備一系列睪丸,顯然對家庭不適宜。后者測量工具簡單,容易掌握,這里就著重介紹這一方法。
測量工具最好選用游標卡尺,用一般量尺也行。測量時,先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將睪丸托起,使陰囊皮膚皺紋消失,但不得對睪丸施加壓力。然后右手持尺,在左手拇指幫助下測出睪丸的長度、寬度和厚度,單位為厘米,取小數點后兩位(用游標卡尺),最后將測得的結果代入公式計算。目前計算公式較多,有的只按長和寬計算,有的將長、寬、厚都代入公式。現在給大家介紹比較簡單易行的公式:V=πd/4×L×0.9,其中L為長度,d為寬度和厚度的平均值,π為圓周率。算出體積后,即可與該年齡段正常睪丸體積做比較。
孩子睪丸與年齡密切相關,不同年齡的孩子,睪丸大小是不一樣的。一直以來,不少人對孩子睪丸進行測定,但因測量方法、計算公式不同,測量人數不多,未包括孩子所有的年齡段等原因,至今尚無公認的統一標準。為此,我們近兩年用游標卡尺按上述方法測定了6個月至14歲正常孩子的866個睪丸。下表就是測定的結果,可供在家測定者對照。表中還列了睪丸長度、寬度和厚度的平均值,如果實測結果與之相同,那就不必代入公式計算,也可視做正常。
如何判斷睪丸是否正常
從表中可見,孩子在10歲以前睪丸稍有增大,10歲以后迅速增大。醫學上稱10歲以前(也有人認為是12歲)為睪丸發育相對靜止期,10~16歲為青春發育期,這是孩子睪丸發育的規律。
成人的睪丸體積小于12立方厘米,即被視做病態。但由于孩子的睪丸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其未來變化可能很大,因此,要判斷孩子睪丸大小是否正常,必須根據他的實際年齡大小、身體發育情況和其他臨床表現綜合評估。異常情況不外乎三種:小于正常,大于正常和兩側大小不等。
根據目前資料和我們測量的結果,如果孩子無明顯全身發育遲滯,而雙側睪丸體積卻小于相應年齡段正常睪丸三分之一的,應考慮存在發育異常。結合孩子的其他情況,如果睪丸微小,同時伴有乳腺肥大、青春期發育延遲或中等度智力障礙的,可能是先天性睪丸發育不全;如果孩子曾患腦炎、腦外傷或腦垂體病,且伴肥胖、頭痛、性發育延遲的,可能是肥胖性生殖無能癥;如患過腮腺炎、睪丸炎或雙側睪丸扭轉,則可能是這些疾病的后遺癥。
如果兩側睪丸都大于同齡期正常值,一般為生長期提前或生長較快,不需特別治療。不過明顯增大者,尤其是單側增大的情況,應考慮有無其他影響測定的因素存在,如常有人將睪丸鞘膜積液、腹股溝疝等誤認為是睪丸,測量下來的數值當然比正常要大。如果測定是正確的,睪丸確實比正常大,應想到睪丸可能有感染或腫塊,這就需要去醫院診治了。
兩側睪丸的大小,一般是相同的,但有時也會出現一定的差異。那么相差多少才算異常?我們曾對300名正常人進行預測觀察,發現一側小于另一側在30%以下者達39%,而小于30%以上者僅0.68%,這說明前者多為正常,而后者應列為睪丸發育異常或萎縮,異常的原因可能為一側睪丸扭轉、外傷或腹腔溝疝嵌頓。僅一側睪丸發育障礙,一般不會影響小兒生長發育、第二性征發育和生育能力,故不需要特殊治療,而目前也沒有什么好的方法治療萎縮性睪丸,不過應保護好正常一側的睪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