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一:寶寶餓了,年輕的媽媽為寶寶沖牛奶,剛倒好熱水,還未來得及調勻,先放好熱水瓶,這時,一歲的寶寶著急地用手去抓桌子上的杯子?!皣W”的一聲,熱牛奶就倒在了寶寶的小手上,寶寶“哇”地一聲大哭起來……

鏡頭二:剛學會走路的明明可活潑了,夏天衣服穿得少,活動起來方便,他更是邁著那鴨子似的步伐蹣跚地這兒走走,那兒竄竄,一步一搖晃?!皳洹?,明明摔倒了,更糟的是地上的熱水瓶被明明絆翻了,明明的小腿被熱水燙傷了……

頑皮、淘氣、好動是孩子們的天性,炎夏里兒童穿的衣服單薄,活動多,因此不小心打翻熱湯,絆倒熱水瓶的事常有發生,這樣很容易造成燙傷。小兒皮膚嫩薄,即便受到輕微損害,也會引起痛苦。輕的皮肉受苦,重的會遺留嚴重瘢痕而遺恨終身,嚴重燙傷甚至危及生命,決不能等閑視之。

正確的急救方法

日常生活中遇到孩子被燒燙傷時,家人都十分焦急慌張,不知如何是好,記住小兒燙傷的急救方法可概括為五個字“沖,脫,泡,蓋,送”。

沖:一般來說,無論什么原因的燒燙傷,傷后緊急處理的最佳方法是立刻用冷水沖洗。

脫:如有衣物粘在燙傷部位,千萬不要撕拉,可以先把周圍部分的衣服剪掉,或在水中脫掉衣服。

泡:燙傷部位浸入潔凈的冷水中。用冷水浸泡時間一般應持續半個小時以上。這樣經及時散熱可減輕疼痛或燙傷程度。

蓋:蓋上干凈的毛巾或紗布。冷水沖洗或浸泡后,小面積的淺度燒燙傷可在創面上涂抹一些燒傷油劑或膏劑,再用消毒紗布包扎,2~3天內癥狀消退。如果皮膚燙起了水泡,盡量不要挑破它,否則容易化膿發炎而留下瘢痕,可以在水泡周圍用酒精輕輕涂擦消毒,清洗干凈后用消毒紗布或干凈布包扎。如果燒傷的水泡潰破,可用1%的食鹽水煮沸晾涼沖洗傷口,然后用燒傷油膏劑敷蓋傷口并包扎好,最好到醫院換藥,并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菌藥物。頭、面、頸部的輕度燙傷,經過清潔創面涂藥后,不必包扎,使創面裸露與空氣接觸,可使創面保持干燥,并能加快創面復原,但要注意防止小兒用手抓撓而加重損傷。

燙傷部位不可自行亂涂藥物,如有的人錯誤地采用民間不科學的方法給傷處涂抹醬油、肥皂、雞蛋白等,這會增加傷處的污染和刺激,同時影響下一步的處理。

送:較大面積的燒燙傷,應即送醫院診治,不要自行處理,以免延誤時機,造成不良后果。如患兒發燒,局部腫脹加重,疼痛加劇、流膿,說明創面已感染發炎,應請醫生處理。此外,燙傷之后創面滲出液很多,極易口渴,未到醫院之前可以口服淡鹽水或燒傷飲料,但不可大量飲用,以免發生嘔吐,更不宜單純喝白開水或糖水,喝多了易于導致腦水腫與肺水腫。

家長多份心,孩子免燙傷

小兒燙傷有很多原因,如洗澡引起的燙傷,往往是母親給小孩洗澡時,先往浴盆中倒入熱水或開水,然后再去取冷水加入。事故就發生在母親轉身取冷水之際,小孩子見盆中有水,便伸手進去玩水。因此,勸告母親,應該先放入冷水后加熱水,或將熱水的溫度調好后才倒入浴盆,這樣就可避免事故的發生。

如熱水瓶引起的燙傷,

通常是由于熱水瓶擺放位置過低,并且沒有設支架防止傾倒。小孩子伸手一拉,把水瓶摔破或開水溢出而被燙傷。類似這種情況的,還有熱稀飯、熱湯、熱麥片粥等。飲熱湯或強酸強堿水引起消化道燙傷(化學傷),是因孩子擅自端熱湯或誤將強酸強堿當開水喝,而被燙傷口腔、喉部甚至食道。

熱水袋引起的燙傷:

寒冷的冬天,夜間睡覺時,母親往往用熱水袋給小孩保暖。由于袋里裝的熱水溫度過高,又沒有用毛巾隔開,而把小孩燙傷。另一方面,由于熱水袋使用時間較長,橡膠老化,或橡膠質量差破裂,或熱水袋塞未擰緊而引起漏水,結果把小孩燙傷了還不知道。故此,使用熱水袋,一定要選質量好,袋口不漏水的。用時用毛巾把熱水袋包裹,不要直接接觸小孩皮膚,這樣才保險些。

小孩的燙傷,絕大多數是由于母親或小保姆缺乏生活經驗而造成的,因此也是可以避免的。希望就是寄托于母親的精心照顧和對小保姆必要的提醒。預防小兒燙傷,父母應注意將熱水瓶、熱湯等放在小孩夠不著的地方,不要讓孩子進廚房或浴室內玩耍,不要將開水瓶、熱湯或粥鍋放在地上或小兒容易夠到的地方。冬季在南方地區,給嬰幼兒使用熱水袋時,一定要試好水溫,并用布或毛巾包裹好。

附:燒燙傷分為三度,即一度、二度又分為淺二度和深二度 、三度。深二度及三度屬深度燒燙傷,應立即將孩子送醫院,如大面積的淺度燒燙傷也應送醫院處理。一度燒燙傷傷及皮膚的表皮淺層,傷處輕度紅、腫、熱、痛,無水泡、干燥,2~3天內癥狀消退,一般無需特殊治療,可自愈。淺二度燒燙傷局部表現為水腫,呈現較大的水泡,創面基底鮮紅、劇痛,如無感染,1~2周痊愈,不留瘢痕。深二度燒燙傷局部腫脹,呈現的水泡較小,創面基底發白或紅白相間,痛覺遲鈍,一般3~4周后痊愈,可遺留瘢痕。三度燒燙傷局部腫脹不明顯,創面蒼白或焦黃呈炭化、干燥、皮革樣、痛覺消失,3~4周后焦痂脫落,需植皮才能愈合,遺留瘢痕。小面積的三度燒燙傷因創面不痛,早期易被人誤解為病情不重而忽視就醫,這應值得注意。小兒皮膚嫩薄,二度燒燙傷極易因感染而變為三度燒燙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