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支氣管炎或急性氣管支氣管炎在嬰幼兒時期發病較多、較重,常并發或繼發于上下呼吸道感染,是麻疹、百日咳、傷寒及其他急性傳染病的一種臨床表現。當發生支氣管炎時,氣管大多同時發炎。如果涉及毛細支氣管,則其病理與癥狀均與肺炎相仿。胸部羅音或粗或細,大多是中等濕羅音,主要散在下胸部??瘸龇置谖锖?,羅音可暫時減少。偶因支氣管內積痰太多,呼吸音可減低,但咳出痰液后,呼吸音即恢復正常。重癥支氣管炎與肺炎早期難以鑒別,如聽到較深羅音或捻發音,咳嗽后羅音無明顯減少時,應考慮肺炎作胸部X線檢查以確診。中醫治療急性支氣管炎或急性氣管支氣管炎患兒有很好的效果,筆者最近用純中藥治療兩例患兒收到很好效果。

病例一:胡某,男,3歲,2009年2月28日就診。一周前患感冒,繼發咳嗽,在某醫院經靜脈滴注抗生素數日,癥狀不但不減,反而加劇。轉診中醫,癥見咳嗽氣急,頻咳不斷,聲啞頓悶,精神困頓,目睛不慧,大便三日未行,小便亦少,舌質稍紅,苔厚,指紋浮紫。辨為外感風寒,肺氣不宣,治以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病例二:王某,3歲,男,2009年3月2日就診。惡寒身重,頭痛,鼻塞流涕,頻咳,舌苔薄白,指紋浮紅。曾服西藥消炎止咳效不顯,求治中醫,辨為風寒閉肺,治宜辛溫開肺。

按《童嬰百問·咳嗽》:然肺主氣,應于皮毛,肺為五臟華蓋,小兒感于風寒,客于皮膚,入傷肺經,微者咳嗽,重者喘急。肺傷于寒,則咳多痰涎,喉中鳴急;肺傷于暖,則咳聲不通壅滯,傷于寒者,必泄壅滯。上述二案均為小兒感于風寒,客于皮膚,入傷肺經發為咳嗽。

例一,感于風寒,數經補液抗炎,使寒而寒,雪上加霜,寒傷營而閉郁無汗,令肺氣閉郁不宣,清肅之令失常,氣道不利,肺氣上逆則發為咳嗽。故用麻黃湯(麻黃、桂枝、杏仁、甘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法半夏、陳皮燥濕化痰,橘絡剔化絡痰,冬花潤肺止咳;茯苓健脾利濕,蘇子降氣行痰兼能潤大便,助肺氣之肅降。辨證精,用藥狠,故收桴鼓之效。

例二,亦用麻黃湯(麻黃、桂枝、杏仁、甘草)為主方,取其發汗解表,宣肺平喘之能,伍以冬花理肺、消痰、止咳,前胡、紫苑潤肺、止咳、通便,羌活助麻黃、桂枝發汗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