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對食物的喜好并非天生固有的,而是后天生活中在家庭教育和環境因素的影響下形成的。此外,如果孩子把某種食物與不愉快的事件、經歷或情緒聯系在一起,也會導致對這類食物的厭惡。因此,要糾正孩子偏食、挑食的行為習慣,可以從心理和行為兩方面入手。

心理治療時,家庭成員應保持一致的態度,不溺愛孩子,更不要為孩子的偏食行為辯護或開脫。以下是一些建議:

1. 避免在孩子面前評價食物的優劣,以及他們對某些食物的好惡。 2. 不要在吃飯時對孩子數落缺點,或檢查他們的學習成績,或糾正他們不良的姿勢。 3. 不以許諾為獎賞鼓勵孩子吃某種食物,或以懲罰手段強迫孩子吃下某種食物,這樣會使孩子形成不良的條件反射。 4. 不要試圖用暗示、旁敲側擊、迂回婉轉等方法轉變孩子對某種食物的偏見,這樣只會加重偏食的現象。

至于行為療法方面,常用的方法有:

1. 消退法:了解什么因素對兒童的偏食有強化作用,然后根據強化因素進行消退。例如,孩子每次吃飯時一定要吃肉,不吃蔬菜,如果沒肉就不肯吃飯或哭鬧,那么這種拒食哭鬧就是強化因素。父母如果對他的拒食哭鬧不予理睬,反復多次,他的偏食行為就有可能得到有效的糾正。 2. 系統脫敏法:在兒童的飯食中逐漸摻入不受歡迎的食物,開始時可少些,只要他沒有反感到拒不接受,下次就可多加些,直到他習慣吃為止。 3. 強化法:當孩子能吃一些他不愛吃的食物后,立即給予鼓勵,進行正強化,以利于鞏固他逐漸糾正偏食行為的效果。

怎樣確定孩子有偏食、挑食的習慣?從營養學角度來說,孩子如有以下情況之一,則可認為是偏食、挑食:

1. 凡在其食譜中缺少一個或一個以上食品組,或一個或多個食品組的食品攝入甚少,如不吃蔬菜或食之甚少,不吃葷菜或食之甚少,不吃水果或食之甚少者。 2. 凡攝入食物品種太少,遠遠達不到每天約15個食物品種,如在葷菜中只吃魚、蝦、蟹等少數幾種,或在蔬菜中只吃土豆、花菜等含纖維素少的幾種者。 3. 凡有選擇性地或憑個人喜歡無節制地大量攝入某些食物,且攝食頻度很高,幾成或已成嗜好并已嚴重影響到正餐的攝取者。

此外,挑食偏食還可能與B族維生素的缺乏有關。幼兒偏食的原因并不全是奶粉問題,也有可能是他們天生偏愛熟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