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的朋友來我家拜訪,媽媽忙碌地泡茶、倒水時,桐寶聽話地接待客人,并??媽陪大姐閑聊。大姐笑著說:“桐桐看起來越來越像父親了?!笨匆娡毿τ男∈譅恐」?,大姐笑著說:“你的頭為什么是尖形的呢?”桐寶堅定地回答:“我的頭就是尖形的,媽媽常常要我小‘奸頭’。”媽媽們有時無意中說的話可能會無意中損害到寶寶脆弱的心靈,那么哪些話語是媽媽們的“語言表達雷區”呢?

語言表達忌諱一:嚇唬的話 當寶寶調皮不乖、驕縱又哭又鬧時,許多媽媽都會施展“嚇唬”的伎倆。例如:“你再哭,大怪物就將你叼走了!”或“你不懂事,我也不必你呢!”這種方法確實能取得一定效果,但長久以往,會使寶寶對日常生活失去歸屬感,甚至產生膽怯、懦弱的性情。桐媽建議,當寶寶因為某種規定沒有達到或個人行為遭受勸阻而哭鬧時,媽媽們可以采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先緩解寶寶的不滿情緒,再耐心解釋其中的原因,幫助寶寶分析規定的不當之處或個人行為的不合理。

語言表達忌諱二:取笑的話 沒有哪個媽媽會真心實意地取笑自己的寶寶。但有時候,媽媽的話語卻讓寶寶感受到“譏笑”的味道。例如,媽媽有意模仿寶寶的音標發音不清或語病,或嘲笑寶寶的想象脫離實際。這種不當行為會嚴重損害寶寶的膽怯、焦慮、不自信等心理,還會引起焦慮情緒、躁動不安、焦慮不安等。桐媽建議,媽媽與寶寶之間的溝通交流及交往應該是公平的,要認同寶寶主要表現,對寶寶勇敢嘗試表示稱贊,而不是持續反復或取笑寶寶的不夠。

語言表達忌諱三:發泄的話 媽媽隨意地發泄自己的消極情緒,對寶寶造成的損害是無法估量的。它會嚴重損害親子關系,還會引起寶寶焦慮情緒、躁動不安、焦慮不安等。桐媽建議,媽媽在和寶寶交往時應盡可能保持寧靜、開心的情緒,不要將自己的情緒宣泄在寶寶身上。當心態不佳時,可以將桐寶暫托姥姥或桐爸照料,自己做一些可以恢復心態、緩解情緒的事,而不是讓寶寶成為媽媽消極情緒的受氣包或替罪羔羊。

語言表達忌諱四:打擊寶寶自信的話 媽媽說這種話可能是為了防止寶寶自豪,也可能是為了鼓勵寶寶發展。但不管出于哪種原因,這種質疑心態都會嚴重打擊寶寶的自信。桐媽建議,媽媽們請用欣賞和激勵的目光對待寶寶的每一次嘗試、每一次努力。要了解寶寶的取得成功來源于媽媽積極主動的暗示,寶寶的優勢來源于媽媽持續的發覺。寶寶的成長需要激勵、贊美、賞析、展現自我、自豪。因此,媽媽不必吝嗇自己的贊揚,告訴寶寶“太棒了!”

 媽媽在家庭教育中的語言禁忌及其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