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護理秋季腹瀉患兒的方法,了解主要的治療用藥和藥物劑型,備好療效顯著的藥物,做好相關措施,對付秋季兒童腹瀉自然可做到有備無患。秋季兒童腹瀉,可循以下方法進行治療:

一是調整飲食,預防及糾正脫水。腹瀉患兒不應禁食,因為禁食會加重脫水和酸中毒,同時進食太少,使小兒處于饑餓狀態,會引起腸蠕動增加和腸壁消化液分泌過多而加重腹瀉。應多補充水分,特別是營養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米粥、面條、牛奶、蛋湯等,不能讓孩子吃巧克力、牛奶、雞蛋等高蛋白的食物。對于輕型腹瀉、無明顯脫水的患兒,提倡盡早給予口服補液治療,同時口服思密達等保護胃腸黏膜,減輕腹瀉,減少水、電解質的丟失。目前世界衛生組織推薦使用的“口服補液鹽(即ORS)”是經濟、方便又科學的口服液。每袋含有適當比例的糖、鹽和堿,只要耐心地給孩子一勺一勺喂下去,就可以起到與靜脈輸液同樣的效果。如出現嚴重脫水及電解質紊亂,則應及早送往醫院給予輸液治療。

二是進行藥物治療。目前,國內外比較推崇的藥物有:

1、吸附劑:市面上較多的是思密達、必奇等,其成分都是雙八面體蒙脫石。具有加強、修復消化粘膜的屏障作用,并能固定、清除各種病毒、細菌及其毒素,使用于各種腹瀉。吸附劑最大的優點是安全有效,但有偶見便秘的副作用。同時這類藥的用法也比較特殊,需要向家長進行詳細的說明。

2、微生態調節劑,如雙歧桿菌制劑。可調節腸道內環境的穩定,保護腸道內有益菌群,有利于腹瀉的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在藥物治療方面,對抗菌藥物應謹慎使用。急性水樣便腹瀉患兒,多為病毒或產腸毒素性細菌感染,一般不用抗生素。因為如果對于病毒性腹瀉使用抗生素,一則胃腸道反應可以加重腹瀉癥狀;二則可干擾腸道內的正常菌群;三則:合并腸道菌群調節劑可使后者失效。如是膿血便腹瀉,可選用抗生素配合以提高療效。

雙鶴兒瀉康貼膜是國內首創外用貼肚臍治療兒童腹瀉的重要膜劑。中醫認為,臍部——即“神闕穴”,內連五臟六腑,為沖任經氣匯集之處。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臍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為腹壁最后閉合之處,其表皮層最薄,局部無皮下脂肪,屏障功能最弱,藥物敷臍易于穿透,藥力可直達病所。臍療可調整腸胃功能,促進吸收,有溫中散寒,健脾燥濕,澀腸止瀉的功效。

同時,雙鶴兒瀉康貼膜科學配伍,以丁香、白胡椒、吳茱萸、肉桂為組方。藥物經CO2高濃縮萃取精制成膜劑,通過優化傳統驗方,科學配伍在一起,重在調理脾運,共奏止痛止瀉、溫胃運脾之功效。并且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使藥效比膏藥劑提高了3~5倍。

根據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新華醫院和上海中醫藥大學臨床驗證的結果:雙鶴兒瀉康貼膜的治愈率達到70%,相對于思密達的43.30%,說明雙鶴兒瀉康貼膜治療嬰幼兒腹瀉的療效優于思密達;天津中醫院附屬第一院及吉林省中醫院等國家衛生部臨床基地醫院426例的臨床驗證結果表明:雙鶴兒瀉康貼膜治療兒童腹瀉有效率為97.38%,也明顯優于對照藥。另外,上海市兒童醫院消化感染科臨床驗證的結果表明,雙 鶴兒瀉康貼膜在治療小兒急性病毒性腹瀉,治療兒童輕型、重型腹瀉,消化不良,腸炎等疾病與其他類用藥比較療效相同。

作為中醫“內病外治”傳統療法和現代中醫藥膜劑技術相結合的國家級新藥,雙鶴兒瀉康貼膜療效顯著,藥性溫和,且無副作用,成為了廣大父母治療兒童秋季腹瀉的首選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