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骨密度低并非缺鈣表現,因為嬰幼兒處于快速生長的時期。骨密度低并不需要增加補鈣量,只需達到每日所需的正常飲食即可。對于寶寶骨密度低的問題,我們需要了解原因。如果是老年人,尤其是絕經后婦女,測出骨密度低,說明鈣量不足,需要補鈣。然而,如果是正常的孩子,尤其是嬰幼兒,骨密度偏低可能是由于嬰幼兒處于生長高峰期,骨骼處于拉長、增粗的過程,骨頭自然比成年人細。促使骨骼生長的激素——骨堿性磷酸酶必然增高,單位容積內鈣質自然偏低,骨頭中的礦物質含量自然比成年人低。因此,對于生長發育旺盛的孩子,正是由于相對低的骨密度才有可能使更多鈣質不斷進入骨骼、逐漸沉積,支持骨骼,骨骼才可不斷生長、拉長。此外,某些正規骨密度檢測儀,在注意事項第一條上寫道:檢測骨密度注意事項:一、20歲以下人員建議不檢測骨密度。如果兒童需要進行骨密度檢查,需要在臨床醫生診斷后,根據病情需要來選擇。嬰幼兒處于快速生長時期,如果給孩子做骨密度檢測,大多會提示骨密度偏低,這不但不是寶寶缺鈣的表現,反而說明寶寶生長正常。那么該補啥呢?實際上,提倡母乳喂養、科學添加輔食、保證孩子正常飲食、均衡營養始終是最重要的。母乳喂養的寶寶,只要媽媽飲食正常,母乳中的鈣能夠滿足寶寶的需求,而且鈣磷比例合適、容易吸收,優于任何的鈣補充劑。配方粉喂養的寶寶,因為嬰幼兒配方粉中已經有足夠的營養素,如果寶寶每日奶量達500ml,也不需要額外補鈣。有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的孩子,或者長期服用某些特殊藥物的孩子,則需要在醫生指導下科學的進行補鈣。孩子們真正需要補的是維生素D,預防缺鐵性貧血。佝僂病,真正的全名是【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由于嬰幼兒、兒童、青少年體內維生素D不足,引起鈣、磷代謝紊亂,產生的一種以骨骼病變為特征的全身、慢性、營養性疾病。我們在評估孩子營養狀況和生長發育情況時,并不能依賴某一項檢測項目的結果,而應該結合孩子出生史、喂養史、年齡等實際情況,生長發育曲線以及臨床癥狀來進行相關診斷,最終確定干預措施。寶寶骨密度低補什么好?鈣主要來自飲食中,奶類是膳食鈣主要來源。6個月前寶寶由于飲食主要是以母乳或配方奶為主,其中鈣含量可以滿足生長所需,可不考慮鈣的問題。7-12月齡是加輔食階段,如果一天可以喝600ml左右的奶,也不需要考慮補鈣問題。1-2歲寶寶一天飲用400ml左右的奶,再加上其它食物中的鈣量,可以滿足每日所需鈣量。在醫生的建議下補鈣關鍵是看飲食情況,如果不能滿足前文中所述奶量或有明顯缺鈣表現,或因兒保醫生查體發現缺鈣表現,包括但不限于骨密度的降低。補充量按推薦量的1/3--1/2。另一部分靠食物補充。如一個周歲后的孩子,按2013年的指南推薦鈣攝入量為700mg/d,在缺鈣時需要補充200-300mg/d。不建議使用多種微量元素制劑。不建議使用保健品性質的補鈣產品。嬰幼兒補鈣主要選擇口服鈣劑,常見的鈣劑有:碳酸鈣、醋酸鈣、乳酸鈣、葡萄糖酸鈣、檸檬酸鈣等。以上就是寶寶骨密度低怎么辦,寶寶骨密度低補什么好,請大家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