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是胎兒從母體到外部環境獨立生存的起點,他需要逐步適應體外環境中的各種刺激,進行攝食以抵御外界的各種侵襲因素。此期保健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新生兒的成活與否和健康成長。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一、保暖:新生兒出生后,由于身上附著液體蒸發散熱,會有體溫下降的趨勢。體溫調節中樞不完善,容易受寒冷損傷。尤其是皮下脂肪較薄的早產兒。因此,新生兒房間的溫度應保持在16-22度,以50%左右的濕度過冬。早產兒或環境溫度過低時,可采用暖箱、遠紅外保溫床、預熱的暖包等方法進行保暖。

二、正確喂養:為了防止低血糖和低體溫,新生兒在出生后應立即與母親皮膚接觸,吸吮母親的乳頭。半小時內進行母乳喂養,剖宮產兒也應盡早與母親皮膚接觸。在母親對新生兒有反應后半小時內進行母乳喂養。早吸吮、早喂養也可促進母乳分泌。不能吸吮者或不能吞咽者可采用滴管喂養或鼻飼。喂養不宜強調定時,應按需喂養。喂養后應豎抱小兒,輕拍背部,排出胃內空氣。如因病理原因不能進行母乳喂養,可使用小勺喂食配方奶粉。

三、預防感染:新生兒臍帶處要保持干燥,定期查看消毒,防止污水或大小便污染。新生兒皮膚比較嬌嫩,皮膚皺褶、臀部、會陰處更為薄弱,因此洗擦時要用軟棉布輕擦,防止擦傷。衣服、包被、尿布選用柔軟的淺色棉質材料,勤洗勤換,防止新生兒尿布疹發生。對新生兒的一些生理現象要正確對待,如“馬牙”、郟部脂肪墊、腫大的乳頭不能擠壓或挑。杜絕傳染源,房間應經常通風換氣,避免患感冒、傳染病的人接觸新生兒。

在做好以上三方面工作的基礎上,應加強對新生兒的觀察,包括對哭聲、體溫、呼吸、進食、睡眠和大小便的觀察,以便及時發現異常情況進行處理,從而保證孩子走好人生的第一步,促進生長發育,減少疾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