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果對小寶寶來說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吃得好身體好,吃的不妥則會對寶寶的健康造成影響。家長們在給寶寶吃水果時,一定要注意以下4個方面:

1. 掌握食用時間:水果中含有不少單糖物質,容易在胃中被消化吸收,但如果堵在胃中,就很容易形成脹氣,導致便秘。因此,在飽餐之后不要馬上給寶寶食用水果。而且,也不主張在餐前給寶寶吃,因為寶寶的胃容量還比較小,如果在餐前食用,就會占據一定的空間,影響正餐的營養素的攝入。此外,寶寶吃柑橘前后的1小時不宜喝牛奶,以免影響柑橘中的營養素吸收。最佳的做法是,把食用水果的時間安排在兩餐之間,或是午睡醒來后,這樣可以讓寶寶把水果當作點心吃。每次給寶寶的適宜水果量為50-100克,還可以根據寶寶的年齡大小及消化能力,把水果制成適合寶寶消化吸收的果汁或果泥,如1-3個月的小嬰兒,最好喝果汁,4-9個月寶寶則可吃果泥。

2. 要與體質相宜:給寶寶選用水果時,要注意與體質、身體狀況相宜。舌苔厚、便秘、體質偏熱的寶寶,最好給吃寒涼性水果,如梨、西瓜、香蕉、獼猴桃、芒果等,它們可敗火;而荔枝、柑橘吃多了卻可引起上火,因此不宜給體熱的寶寶多吃。消化不良的寶寶應給吃熟蘋果泥,而食用配方奶便秘的寶寶則適宜吃生蘋果泥。

3. 食用要適度:荔枝汁多肉嫩,口味十分吸引寶寶,但媽咪最好把握住寶寶食用的量。因為,大量吃荔枝不僅會使寶寶的正常飯量大為減少,影響對其他必需營養素的攝取,而且,常常會在次天清晨,突然出現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四肢無力、大汗淋漓。如果不馬上就醫治療,便會發生血壓下降、暈厥,甚至死亡的可怕后果。這是由于荔枝肉含有的一種物質,可引起血糖過低而導致低血糖休克所致。

4. 不可代替寶寶不愛吃的蔬菜:蔬菜和水果一比,無論是口感還是口味遠不及水果,因為水果中含有果糖,所以有好吃的甜味,而且,果肉細膩又含有汁水,還容易于消化吸收。因此,有些媽咪在不愛吃蔬菜時,經常就讓他多吃點水果,認為這樣可以彌補不吃蔬菜而對身體造成的損失。然而,這種水果與蔬菜互代的做法并不科學。首先,如果經常讓寶寶以水果代替蔬菜,勢必水果的攝入量就會增大,因而導致身體攝入過量的果糖。而體內果糖太多時,不僅會使寶寶的身體缺乏銅元素,影響骨骼的發育造成身材矮小,而且還會使寶寶經常有飽腹感,結果導致食降。其次,水果中的無機鹽、粗纖維的含量要比蔬菜少,與蔬菜相比,促進腸肌蠕動、保證無機鹽中鈣和鐵的攝入的功用要相對弱一些。因此,寶寶不愛吃蔬菜時,媽咪最好不要經常以水果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