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皮膚是很嬌嫩的,而在孩子或者跑或者跳,有時候在家爬來爬去的時候難免會磕到碰到,所以一般小孩子是很容易就掛彩的,不過孩子受傷之后要好好的護理才不至于留疤,怎么做孩子不留疤呢,金烏孕夢網小編帶大家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孩子受傷怎么處理不留疤

1、酒精和雙氧水對正常組織均具有較強的刺激性,應當用碘伏或或活力碘等性質溫和、對組織刺激性小的消毒劑,結合生理鹽水。

2、對于部分傷口而言,紗布等敷料確實能是傷口與外部隔絕,起到抑菌的作用,但對于擦傷或某些滲出、分泌物較多的傷口,不做包扎而采用“晾”的方法,保持傷部的干燥,反而有利于傷口的愈合。

3、傷口流水多是血清或正常的組織滲液,不必特殊處理,一旦傷口出現粘稠、渾濁的滲液,伴隨傷口紅腫,則有可能是感染,應盡快就診。

4、傷口發癢有可能是污染的紗布等輔料造成的局部皮疹所致。

5、寶寶的傷口超過1公分時,建議傷口縫合。若傷口不縫合,僅依靠傷口本身的收縮和結痂,很可能會遺留明顯的瘢痕。

6、深色食物不會影響傷口愈合,要想傷口不出現色素沉著,不要感染發炎,注意防曬即可。

8.縫合后的傷口,要先把涂上的碘伏去掉,用生理鹽水清洗干凈傷口后,再涂上碘伏。

9、傷口干凈,約3天左右不要碰水,用防水輔料貼起來。

孩子受傷是難免的,主要是受傷后作為家長們應該及時正確的對傷口進行處理,盡量不讓孩子留疤。

孩子受傷傷口處理誤區

誤區1:使用酒精和雙氧水清洗傷口

實際上酒精和雙氧水對于正常組織均具有較強的刺激性。正確的傷口清洗方法,應當采用碘伏或活力碘、絡合碘等性質溫和、對組織刺激性小的消毒劑,結合生理鹽水來進行。

誤區2:“傷口怕見風,不能露在外面”

這種說法大多數是來自對“破傷風”的錯誤理解。破傷風,是由于破傷風桿菌經由皮膚或黏膜傷口侵入人體,產生毒素而引起的一種特異性感染,并不是望文生義的“怕見風”。對于部分傷口而言,紗布等敷料確實能使傷口與外界隔絕,起到阻擋細菌的作用,但對于擦傷或某些滲出、分泌物較多的傷口,不做包扎而采用“晾”的方法,保持創面的干燥,反而有利于傷口的愈合。

誤區3:“傷口流水就是感染了”

傷口在愈合過程中可能出現正常的滲出及分泌物,最常見的是淡黃色清亮的液體,多是血清或正常的組織滲液,不必特殊處理。一旦傷口出現黏稠、渾濁的滲液,伴隨傷口紅腫、疼痛,則有可能是感染,應盡快就診。

誤區4:“傷口癢,說明傷口長得好”

一般情況下,傷口在愈合中會有局部的癢感。但另一方面,不當的包扎也有可能導致傷口周圍發癢,常見的情況有:污染的紗布等敷料造成局部皮疹導致的發癢,膠布、敷貼、藥物過敏導致的發癢等。

誤區5:“小孩長得快,不留疤;縫針要留疤,不縫針就不留疤”

對于絕大部分傷口來說,只有縫合才能達到組織的準確對合,為傷口愈合提供良好條件。假如不縫合,僅依靠傷口本身的收縮和結痂,必然會遺留明顯的瘢痕。僅有很少一部分傷口本身淺,沒有明顯污染,組織對合很好,才能考慮不做縫合,但即使這樣,及時徹底的清創及定期換藥也是必要的。

誤區6:深色食物會影響傷口愈合

傷口愈合期需要避免深色食物的說法,沒有任何的科學道理。要想傷口不出現色素沉著,注意不要感染發炎,加上注意防曬即可。

孩子受傷傷口處理問題解答

孩子磕傷沒有破皮,需要處理嗎?

如果孩子不小心磕傷了,但是沒有破皮,也就是沒有開放傷口,一般而言可以自行簡易處理(嚴重撞傷、劇痛,甚至伴有意識障礙等情況除外,慎重!)。

處理方法建議迅速冰敷,可以用紗布或者薄毛巾包裹冰塊或冰箱里的冰凍物品,對受傷部位進行冰敷,每幾秒鐘交替,以免凍傷。冰敷能緊急控制皮下血管擴張和破裂,達到減少出血和加速止血、止痛的效果。一般建議每次持續敷10-20分鐘,24小時內多次冰敷。同時休息,減少活動。48小時后可熱敷,活血化瘀。

誤區:過去老人會抱起寶寶迅速揉搓,希望“揉松搓軟”,其實恰恰相反,此時的揉搓會讓本來可能并未破裂的皮下血管破裂、出血、“鼓出大包”,加重傷情。

孩子碰破皮還出血了,怎么辦?

如果只是擦傷滲血,可以消毒后用無菌紗布或創口貼覆蓋,迅速冰敷,待出血止住后外用少量云南白藥、百多邦、金/紅霉素眼藥膏一類的抗菌藥預防感染。

但是如果有持續出血,或傷口較深,需要用干凈紗布或毛巾覆蓋壓迫傷口至少5分鐘,迅速止血,并簡易消毒,使用無菌紗布或創口貼覆蓋,及時送醫進一步處理。

用什么消毒傷口?

目前消毒傷口首選碘伏,皮膚、黏膜均可使用。注意是碘伏不是碘酒,因為后者含有酒精成分,對傷口刺激性大,不建議使用,同理75%的消毒酒精也不建議用于開放傷口。

紫藥水即甲紫溶液,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曾廣泛用于家常消毒,目前也還有少量使用,但建議盡量少用,尤其是兒童和面部、黏膜部位。

雙氧水則主要用于口腔消毒和殺滅厭氧菌,比如破傷風桿菌,被生銹的刀切割傷或被生銹的釘子扎傷,需要用此消毒。接觸傷口立即分解生成氧,可以見到大量白色小氣泡,一般數分鐘消失。注意,這種傷口一定要記得打針,破傷風抗毒素(TAT)或破傷風免疫球蛋白!

傷口縫還是不縫?用膠水粘好嗎?

所謂“膠水”,是指用于傷口粘合的生物膠,原理類似于生活中應用的普通膠水,可以粘合傷口,達到閉合作用。對于淺層裂傷、邊緣整齊的清潔傷口,應用生物膠具有防水、防感染、防針腳的優點。但對于深層傷口,比如傷及肌肉層甚至深達骨膜,則必須縫合,進行分層修復和對位,才能達到全層修復,對合好且不易裂開,避免將來留下功能障礙或明顯的凹陷性疤痕。而感染傷口則需徹底清創,必要時甚至延期閉合傷口。

總之,不要盲目迷信“膠水”,如果發生皮膚全層受傷最好選擇“美容縫合”,最外層可以結合生物膠達到完美修復。

傷口怎么護理?能洗澡嗎?

術后傷口應該保持清潔,盡量不碰水、不出汗,洗澡時應該用防水貼進行保護,以免污染傷口。可以采用碘伏等進行消毒,清潔傷口每2-3天一次即可,污染或暴露傷口或位于眼、鼻等有分泌物的部位則建議每天消毒。

可以使用一些促進傷口愈合的藥物,比如外用生長因子、殼聚糖等,必要的時候配合抗菌素軟膏,以及可吸收滲液的敷貼。

能吃醬油、曬太陽、涂蘆薈膠嗎?

術后傷口主要在于防曬(如何防曬參考后續專題),應該少吃辛辣、煙酒等刺激食品,可以多補充優質蛋白如魚、蝦、牛肉等,補充維生素如新鮮水果等。醬油對于傷口的色素沉著影響目前還沒有科學依據。

蘆薈膠傳統上具有清熱解毒、鎮痛、促傷口愈合和淡疤的功效,比如用于輕度曬傷的修復。但由于其提取工藝不一,天然蘆薈容易產生過敏等,且大多數蘆薈膠的產品不是無菌的,因此建議盡量少用,盡量到醫院購買醫用的修復凝膠。

而涂牙膏、抹香灰、灑石灰等等這些“土方子”則更不可取,常常適得其反,切忌!

什么時候拆線?涂祛疤藥有用嗎?

皮膚縫線拆除過早容易導致傷口裂開,過晚則易產生縫線異物反應,一般皮膚傷口位于頭面部7天左右、軀干10天左右,四肢10-14天拆線,張力大的部位需要適當延長。

注意,拆線一般不痛,只是像螞蟻咬的輕微痛感,針腳少量滲血屬于正常。

為減少疤痕的形成,建議拆線前后配合使用減張膠布、減張器、抗疤痕藥物。但是請注意大多抗疤痕藥物需要在傷口完全閉合后使用。目前國際疤痕管理指南推薦的主要有硅酮凝膠、洋蔥提取物等,由于劑型和成分不一,建議恰當選用正規藥品,比如到醫院配購。

已經留疤了怎么辦?這個疤能完全去除嗎?

一旦已經留下疤痕,需要看治療疤痕的專科醫生了,選擇適合的方法進行淡化、阻斷其進一步進展。目前可以采用藥物涂抹、激光、射頻、手術、放療壓力等各種方法,并且針對不同時期和不同類型的疤痕各有不同,總體而言療效較為滿意。

其中激光淡疤近些年大放異彩,尤其是點陣激光(FL)、脈沖染料激光、等離子體等已經成為臨床預防和治療早期新鮮疤痕的重要手段,一般建議及早干預。

孩子不小心燙傷怎么辦?

“沖、脫、泡、蓋、送”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治療燒燙傷的五字口訣,尤其適合兒童,其中最重要的即刻處理就是冷卻,盡量減少皮膚傷害。

●沖,指流水迅速沖洗或冷水迅速浸泡,快速降低皮膚溫度。

●脫,指沖洗和浸泡后小心除去衣物,如果黏住了千萬不要撕扯,盡量小心剪開衣服,以免把皮膚撕脫了。

●泡,指繼續冷卻降溫,浸泡20-30分鐘,降低進一步的熱損傷和減輕。

●蓋,指用干潔的紗布或者棉布覆蓋傷口,盡量不暴露傷口,減少污染,家里正好有消炎藥膏可以抹,減少污染和覆蓋物粘住創面的機會。

●送,指及時送醫,除非確實很輕的燙傷,比如只是紅斑和輕度的腫,極少的水皰,不在重要部位且處理正確,一般情況下建議盡量送醫,專業的判斷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傷害和后遺癥。

要不要去醫院?掛什么號?

如果確實只是表面擦傷劃傷,又有足夠的自信能夠搞定,加上對本文的精準掌握,可以自行處理。不然,還是建議交給專業的我們來做。

建議及時到就近的具有兒童診療資質和救治能力的醫院,外傷當時看急診,外傷過后看門診。掛號找比如整形外科、皮膚外科、小兒外科等進行處理,特殊部位還可以看眼科、五官科、口腔科等,若需要縫合,請提出你需要美容縫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