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輔食添加時間:適時早添加,促進營養發育
早產兒相對于足月兒來說,在身體健康狀況和營養方面都有所不足。因此,許多準媽媽在寶寶出生后都關注如何為早產兒添加輔食。那么,早產兒什么時候添加輔食呢?接下來,我將詳細介紹。
早產兒何時添加輔食?
由于早產兒在出生時錯過了在媽媽子宮里積極吸收營養、迅速生長、各器官功能逐漸成熟的妊娠晚期,所以這些寶寶出生后體內的營養儲備較少,器官發育不夠成熟。因此,如果將足月兒的輔食推薦給早產兒,顯然是不夠科學的。
但是,目前有關早產兒輔食添加的研究并不多,國際上也沒有針對早產寶寶輔食添加時間的明確推薦。唯一相關的官方指南是英國衛生部在1994年公布的:當早產兒體重達到5公斤、提舌反射消失(如用勺子喂食時不再用舌頭頂出食物)、可以含住勺子時,建議開始添加固體食物。
有部分研究者指出,如果按照英國衛生部的這一標準,那些胎齡23周出生的早產兒可能要等到出生后10個月,才能達到5公斤。考慮到生長發育的需要,他們認為大部分早產寶寶在出生后5-8個月就可以進食固體食物了,前提條件是這些嬰兒的糾正月齡達到了至少3個月,也就是他們的大運動發育到了一定水平,可以安全進食了。
早產寶寶添加輔食的信號
從寶寶發育狀況判斷,當寶寶能倚靠著東西坐一會兒,對別人吃的飯菜感興趣,如喜歡抓媽媽正要吃的東西,并喜歡將物品放到嘴里;用勺喂給他(她)食物時會張口,提示寶寶已經具備嘗試泥糊狀食物的能力了。
吃東西的狀況 如果寶寶能用嘴唇將泥糊狀食物從勺中抿進嘴里,用舌頭把食物移到舌后部,會用上下牙齦(床)壓擠食物,并咽下去,而且不會被嗆到,說明寶寶已經開始接受泥糊狀食物了。
不要早于矯正年齡4月齡母乳或配方奶是滿足寶寶生長發育的主要營養來源,過早加輔食會相應減少乳類的攝入。因為4個月前寶寶的胃腸道功能還不夠成熟,不能很好地消化淀粉類的食物;腸道不能完全阻擋不適宜的物質被吸收,過早添加這些食物容易引起寶寶出現腹瀉、腹脹、便秘、嘔吐等消化不良癥狀或引起食物過敏。
不要晚于矯正年齡6月齡因為寶寶感知味覺及學習吞咽、咀嚼的能力有關鍵期,在這段時間內比較容易獲得相關的能力,一旦錯過,則需要付出多倍的努力,甚至難以獲得這些能力,而且過晚添加輔食還可能會影響多種營養素的攝入和吸收。
咀嚼可以增加體內唾液腺分泌,從而激活淀粉酶的活性,利于消化淀粉類的食物;咀嚼還可以促進頭面部骨骼和肌肉的發育,利于寶寶發音及出牙。如果過晚添加固體食物,錯過咀嚼及吞咽發育的關鍵期,寶寶有可能出現不愿吃或不會咀嚼塊狀食物、不會吞咽顆粒較大的食物或語言發育落后等情況。
早產寶寶添加輔食的原則

添加輔食是循序漸進的,首先加時令新鮮果汁,如蘋果汁、香蕉泥,米粉、米湯等;先添加一種輔食,每天先加1~2次,然后逐漸增加次數;一周后,如寶寶沒有發生嘔吐、腹瀉等不耐受的表現,再添加另一種新的食物,一般每周只添加一種輔食;天氣炎熱和寶寶發熱、腹瀉等疾病狀態時應暫停引入新食物。
輔食添加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由一種到多種,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先素后葷,由細到粗,逐漸過渡到固體食物。
綜上所述,早產兒在出生后的營養攝入狀況尤為重要,應根據寶寶發育狀況適時添加輔食。不過,添加輔食時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避免過早或過晚添加。過早添加可能導致消化不良等不適癥狀,過晚添加則可能影響多種營養素的攝入和吸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