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過多的穿衣和蓋被不僅對寶寶形成耐寒力的鍛煉沒有幫助,反而可能導致他們的抗病能力降低,使他們更容易生病。因此,在冬季,我們需要在確保寶寶保暖的同時,加強他們耐寒力的鍛煉,才能達到抗寒防病的目的。

在給寶寶增減衣服之前,我們先要摸摸他們的手腳、后頸以及脊背。如果摸起來感覺暖和而不出汗,那么就表示寶寶對現在的溫度是舒適的。如果寶寶的小臉通紅,脊背出汗,那么說明寶寶可能穿多了,可以適當減少一些。而如果寶寶的四肢摸起來很涼,那就是寶寶在向家長發出加衣的信號:“我冷了,該給我加衣服啦?!?/p>

寶寶在室外活動是非常必要的。這不僅有助于增強他們的體質,加速新陳代謝,而且是預防感冒、凍傷等疾病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在冬天,室外活動既能增加體溫的調節能力,又能有效地獲得御寒免疫能力和對外界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室外活動還可以讓寶寶更多地接受日光照射。冬天晝短夜長,曬太陽的機會減少,致使體內血液循環減慢,氧氣供應不足,容易引起各種疾病。日光浴不僅能使神經系統活動加強,新陳代謝旺盛,而且能增強血管彈性,增加血液中紅細胞的數量。兒童體內維生素D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曬太陽的時間少。而維生素D不足會影響人體對鈣、磷的吸收,降低皮膚的抗病能力。因此,冬天讓孩子多到戶外活動,曬曬太陽,對他們的生長發育有很多好處。

寶寶冬天的戶外活動相對較少,接受陽光照射時間也短,容易出現維生素D缺乏,這就需要媽媽定期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寒冷氣候使人體氧化功能加快了,維生素B1、B2代謝也明顯加快,飲食中要注意及時補充。維生素A能增強人體的耐寒力,維生素C可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并且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因此,在冬天寶寶要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研究表明,如果體內缺少無機鹽就容易產生怕冷的感覺,要幫助寶寶抵御寒冷,建議媽媽多讓寶寶攝取含根莖的蔬菜,如胡蘿卜、土豆、山藥、紅薯及大白菜等。

總的來說,孩子的抵抗力是在通過日常生活對冷環境的逐漸適應中加以提高的,因此,從初冬開始進行耐寒鍛煉,才是提高調節反應靈敏度的最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