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體重是媽媽最關心的問題。媽媽可能會發現新生兒在進食一段時間后體重沒有增加反而減少,這讓她擔心寶寶發育不良。新生兒體重普遍下降是正常的,在一周后會恢復正常。那么,如何讓寶寶的體重合理增長呢?影響寶寶體重的因素有哪些?下面,小編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些相關知識。

新生兒體重下降是否正常呢?實際上,新生兒生理性體重下降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寶寶在出生幾天內體重會有所下降,但一般下降幅度會低于寶寶體重的8%。在一周后,寶寶的體重會慢慢恢復。10天后,有些寶寶的體重甚至會超過當初出生時的體重。新生兒第一個月的體重一般會長2斤,這是正常的。但由于寶寶的發育有個體差異,所以體重增長在2-4斤都是正常的。

那么,如何讓寶寶的體重合理地增長呢?寶寶從0-1歲時,體重增長一般是每月2斤左右。一歲后,體重增長會變慢。0-1歲的媽媽需要按需喂養,根據寶寶的體重來相應地喂養。如果寶寶一個月的體重增長低于2斤,那么媽媽要考慮母乳不充足的情況。這時候,要給寶寶適當增加奶粉的攝入量,同時媽媽可以喝一些催乳湯來增加奶水。

寶寶出生后,第一次體檢是滿月后。隨后的體檢是每隔三個月體檢一次,直到寶寶年滿6歲。媽媽需要定期帶寶寶去做體檢。體檢是寶寶生長發育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檢查,千萬不要錯過。每次寶寶體檢,醫生不但會檢查寶寶的發育,還會給媽媽提供喂養意見。

寶寶體重增長過少,每天需要攝入的奶粉量是800毫升,才能讓寶寶的發育正常。影響寶寶體重增長的因素有哪些呢?寶寶的吸收能力是決定寶寶體重增長的關鍵因素。如果寶寶吸收能力好,那么寶寶的體重增長就會很明顯。相反,如果寶寶的消化好,但是吸收能力差,那么寶寶的體重增長就會慢。

喂養方式也會影響寶寶體重增長。如果寶寶吃的是奶粉,那么營養豐富而且全面,那么寶寶的體重增長就會達標甚至是超標。如果寶寶吃的是母乳,母乳比較稀,不容易耐飽,相對來說,寶寶的體重增長就會慢一些。但是,如果媽媽奶水充沛,寶寶吸收好,那么體重增長也是很不錯的。

其實,每個寶寶的體重不同,喂養比例不同,所以導致寶寶在一個月內的體重增長也不同。只要寶寶的體重發育正常,那么媽媽就不需要糾結寶寶胖瘦的問題。但如果寶寶體重超標,那么需要控制寶寶的飲食,以免過于肥胖影響健康。

寶寶發育不良有哪些表現呢?首先,體重增長過輕。例如,我家小寶在1個月時,醫生家訪稱他的體重只有1.6斤,明顯是體重增長不及格。其次,寶寶老是要吃奶,每次吃奶要很久,但撐不了2小時。第三,尿液過少。他每2小時只有一小泡尿,而且比較黃,是因為體內水分不足。當時我的母乳不足。第四,母乳喂養一天應該有3-4次大便,但他只有1次大便。第五,寶寶半夜經常起來吃奶,雖然有吃母乳,但是沒有吃飽,導致寶寶睡眠不夠。最后,如果寶寶長期沒有攝入充足的營養,那么寶寶容易出現低血糖、哭鬧、情緒不安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