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寶寶睡眠問題:如何逐步戒掉抱睡習慣
許多父母特別心疼他們的寶寶,每當寶寶一哭的時候,他們會條件反射地抱起寶寶哄他們。然而,當寶寶養成習慣后,他們就離不開父母的懷抱。每次父母好不容易讓寶寶入睡,但是一放下寶寶,寶寶就開始哭。那么,寶寶哭了,父母到底應不應該管呢?寶寶不抱就睡就哭,父母應該如何應對?如何幫助寶寶戒掉抱睡的習慣呢?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寶寶為什么哭。我們不能一味的武斷不管寶寶哭鬧。其次,并非所有的寶寶都會因為哭累了而入睡,有的寶寶甚至哭得聲嘶力竭也不肯入睡。那么,這種情況怎么辦呢?最后,即便寶寶愛哭,不想對他太依賴的話,還有其他的方法(比如給他放一段輕松的音樂),放任不管并不是唯一的選擇。
哄寶寶睡覺是一件難事,但同樣也是一件很有技巧的事情。新手父母可以學一些安全有效的哄寶寶入睡的技巧。戒掉寶寶抱睡的習慣,可以嘗試讓寶寶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家長可以坐在寶寶的身邊,拉著他的小手,或撫摸著他的肩背部幫他入睡。也可以小聲地給他哼著小歌曲。在寶寶7個月后,白天可以帶他到戶外去曬曬太陽,在房間里鋪上地墊,和寶寶一起練習爬,上、下午都要堅持讓他爬,或和他一起爬。這樣不僅可以鍛煉他的感覺統合能力,也可以消耗寶寶體內過剩的能量,到了晚上他就會感到疲勞,就容易入睡了。
當寶寶不抱就睡時,他可能會哭,甚至大哭不止。這時,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父母也可以離開他,讓他哭一會兒,然后過去安慰他。但是,仍然不要抱起他來。如果他再哭,再離開他一會兒,然后再過來安慰他一會兒。漸漸地,他就逐漸地學會自己睡覺了。
寶寶抱睡的不良習慣是我們家長給“慣”出來的毛病。作為家長,我們有責任慢慢地幫助他們改正過來。這可能會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我們需要調整好心態,不要急于求成。當寶寶啼哭時,父母可以對寶寶的需要作出比較及時和恰當的反饋,并不意味著寶寶一哭,就馬上把他抱起來。我們可以用各種方式做出反應,比如,走過去,檢查他們的尿布,看看是餓了還是需要換尿布;也可以跟他講話,唱歌,撫摸他的皮膚等。最不理想的做法是對寶寶的哭聲置之不理,這樣會破壞寶寶和父母建立依戀關系,傷害寶寶和父母最初的信任。
研究發現,在0~3個月期間,如果父母對嬰兒的反應比較及時而恰當,會有以下“好處”:等這些孩子長到8~12個月的時候,比那些父母反應不及時的孩子,哭得少多了。這些孩子(8~12個月)的溝通方式發展相對要好,比如,他們會利用臉部表情、手勢、牙牙學語的聲音來和別人溝通,而不需要總是用哭聲。相反,如果父母對孩子的需求不敏感,對寶寶的哭聲有時候反應及時,有時候又不管,這種不規律的方式讓寶寶無法判斷父母到底會不會來滿足他的需要,這樣的寶寶無法信任父母,反而會哭得更多,比較難撫慰。因此,當寶寶啼哭時,父母可以對寶寶的需要作出比較及時和恰當的反饋,并不意味著寶寶一哭,就馬上把他抱起來。我們可以用各種方式做出反應,比如,走過去,檢查他們的尿布,看看是餓了還是需要換尿布;也可以跟他講話,唱歌,撫摸他的皮膚等。最不理想的做法是對寶寶的哭聲置之不理,這樣會破壞寶寶和父母建立依戀關系,傷害寶寶和父母最初的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