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季的到來,溫暖的陽光讓許多家長都想在這個時候給孩子多洗澡,以讓孩子感到更加舒適。然而,天氣的冷暖變化無常,家長在給孩子洗澡時需要注意,以免孩子生病。那么,哪些情況下最好不要給孩子洗澡呢?

首先,孩子發燒或熱退48小時內不要洗澡。有些家長認為,發燒后給孩子洗個澡,是一種很好的物理降溫方法。但其實,這樣做存在一定的風險,尤其是在孩子體溫高于38.5℃的時候!這時,孩子對冷熱的刺激都比較敏感,血管和肌肉處于收縮狀態。如果給他洗澡,全身毛細血管會擴張,導致孩子體內主要的臟器供血不足,容易出現急性腦缺血、缺氧,甚至休克、驚厥等問題。此外,退燒后48小時內,也不要給孩子洗澡。孩子的身體正處于虛弱狀態,抵抗力特別差,洗澡很容易遭受風寒,引起再次發熱。

其次,劇烈運動后不要立即洗澡。孩子在劇烈運動后,毛孔完全張開,脫衣洗澡時寒氣會趁虛而入,孩子容易受涼。另一方面,熱水會刺激孩子全身的毛細血管進一步擴張,心臟、大腦的供血量減少,容易出現頭昏、胸悶、眼花,甚至暈厥等現象。如果長期運動后洗澡,孩子有可能會患上慢性的頭暈、頭痛等病癥。

再者,當孩子的皮膚有膿皰瘡、癤腫、燙傷、外傷等損傷時,千萬不要給孩子洗澡,否則皮膚損傷處的創面很容易擴散或受污染!實在要洗,建議采用局部擦浴的方式(避開創面)給孩子清潔身體。另外,孩子在接種疫苗后,接種部位也會留下微創口。如果給孩子洗澡,水中的細菌和其他微生物進入到針孔部位,會增加感染的幾率。

此外,孩子進食后不要馬上洗澡。孩子喝完奶或吃飽飯后,如果馬上洗澡,會使全身血液過多地流向皮下毛細血管,而胃腸道的血流量會相應減少,從而影響孩子的消化功能。其次,由于進食后孩子的胃呈擴張狀態,馬上洗澡容易出現胃反流,引起孩子嘔吐,甚至造成窒息。

再者,孩子在饑餓時不要洗澡。饑餓時給孩子洗澡,只會進一步消耗孩子體內的能量,容易讓孩子產生頭暈、目眩,甚至休克等問題。而且,孩子饑餓時洗澡配合度不高,容易哭鬧,往往會導致洗澡不能順利進行。

最后,臨睡前不要給孩子洗澡。臨睡前洗澡會讓孩子受到熱水的刺激,身體循環加速,心率增快,腦溫升高,反而不容易入睡。而且,如果頭發濕漉漉的睡覺,孩子會很容易著涼,引起頭疼感冒。

除了這些情況,還有哪些部位在臟了也不可過于頻繁清洗呢?例如,孩子的鼻子。鼻腔本身就有免疫、自潔、屏障等功能。如果清洗不當,反而會損壞孩子的鼻黏膜,破壞鼻腔內的生理環境和免疫功能!所以,除非孩子的鼻子被嚴重堵塞,家長不要輕易給他清洗鼻子,避免“好心辦壞事”。

再如,耳屎。耳屎具有清潔耳道、殺菌、保護耳膜等功能。經常給孩子清理耳朵,會失去耳屎對耳朵的保護,孩子外耳道嬌嫩的皮膚也容易受到損傷。一般來講,孩子的耳屎不必人工清除,它會在孩子說話、吃飯、打呵欠時,隨著下頜運動,借助皮膚上汗毛的推動作用,被自動排出。

最后,孩子的私處。私處和成人不一樣,用清水簡單沖洗即可,千萬不要用力搓!有些媽媽會把女孩子私處的分泌物當做“臟東西”,刻意擦洗掉。但其實,這些分泌物并不臟,而且對粘膜有保護作用,是一道天然的屏障。過度清潔反而會失去這道屏障,造成孩子私處的菌群失衡,有誘發炎癥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