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食中水果的使用與孩子骨質密度的影響:需警惕其潛在風險
歐洲一項新研究揭示,相較于牛奶,水果對骨骼的強壯作用更為顯著。研究人員針對1345位12~15歲青少年進行了營養習慣和骨質健康程度的評估。結果顯示,愛吃水果的孩子們擁有最強勁的骨質。盡管水果中的鈣含量較低,但它們卻能起到壯骨的作用。
人體的內環境必須保持高度的酸堿度穩定。食物中的酸性或堿性會影響血液的酸堿平衡。被稱為“成酸性食物”的食物如魚、肉、蛋、海鮮和精制米面等,以及被稱為“成堿性食物”的蔬菜、水果、海藻等,只有保持恰當的酸堿食物平衡,才能有利于人體內環境的穩定。
魚、肉、蛋、海鮮和精制米面都屬于“成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海藻等則屬于“成堿性食物”。牛奶、豆類和水果具有微弱的“成堿性”。如果食物中“成堿性食物”的攝入量不足,而“成酸性食物”過多,超過了人體的緩沖能力,為了維持正常代謝,身體會不得不動用骨骼中的鈣來中和酸性物質,這會導致鈣的大量流失,進而降低骨質密度。多吃水果可以幫助人體維持骨骼的強度,這就是上述研究結果所證明的。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在正常攝入三餐、營養素齊全的情況下,吃水果具有健康效果。但如果每天只吃水果,不吃或少吃其他食物,鈣的攝入量會嚴重不足,反而會降低骨質密度。因此,保持合理的飲食搭配,均衡攝取各種營養食物,對骨骼健康和身體機能的維持至關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