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蘿卜,這種質脆味美、營養豐富的家常蔬菜,被我國古代醫藥學家李時珍譽為“菜蔬之王”。最新美國科學家的研究發現,如果每天食用兩根胡蘿卜,可以有效降低血中膽固醇的10%~20%;而如果每天食用三根胡蘿卜,對于預防心臟疾病和腫瘤有著顯著的效果。

有數據顯示,兒童體內缺乏維生素A,往往是引發呼吸道疾病的一個重要誘因。而缺乏維生素A,就容易患上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一旦感冒或腹瀉,體內維生素A的水平就會進一步降低。維生素A的缺乏,還會降低人體的抗體反應,導致免疫功能下降。維生素A對呼吸道及胃腸道黏膜的保護作用,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證實。在眾多食物中,最能補充維生素A的,當屬胡蘿卜。

然而,許多兒童可能無法接受胡蘿卜的特殊味道,讓家長們感到困擾。其實,家長可以將胡蘿卜與肉類、雞蛋、豬肝等搭配食用,也可以將胡蘿卜做成餃子、包子、餡餅等食物。另外,做炒菜時加入幾粒小丁香,可以去除一些怪味。

專家研究發現,胡蘿卜中的β-胡蘿卜素,能夠有效預防花粉過敏癥、過敏性皮炎等過敏反應。專家們給一組實驗鼠喂食普通飼料,而給另一組實驗鼠喂食的飼料中,每100克添加了2毫克β-胡蘿卜素。然后,他們用藥物刺激實驗鼠,使其出現過敏反應,然后分析實驗鼠的癥狀和血液中組胺的濃度。組胺廣泛存在于全身的組織細胞中。由于抗原抗體反應或受到某些物質和物理刺激,組胺從細胞中釋放出來,與各種靶細胞中的特異受體結合,產生一系列生理反應,即人們常說的過敏反應。專家們發現,攝入適量β-胡蘿卜素的實驗鼠體內組胺的含量較少。從這些實驗鼠的脾臟中取出細胞培養并加以分析,發現β-胡蘿卜素能調節細胞內的平衡,使實驗鼠較難出現過敏反應。

現在,人們對胡蘿卜的習慣吃法,大多是生吃、切成絲和粉絲等涼拌后食用,或者是切成片同其他蔬菜炒食。然而,這些并不符合營養原則。因為胡蘿卜中的主要營養素β-胡蘿卜素,存在于胡蘿卜的細胞壁中,而細胞壁是由纖維素構成,人體無法直接消化。只有通過切碎、煮熟等方式,使其細胞壁破碎,β-胡蘿卜素才能釋放出來,被人體所吸收利用。

科學合理的食用方法是:胡蘿卜應烹煮后食用,要保持其營養的最佳烹調方法有兩點:一是將胡蘿卜切成塊狀,加入調味品后,用足量的油炒;二是將胡蘿卜切成塊狀,加入調味品后,與豬肉、牛肉、羊肉等一起用壓力鍋燉15~20分鐘。

胡蘿卜素容易被氧化,烹調時采用壓力鍋燉,可以減少胡蘿卜與空氣的接觸,胡蘿卜素的保存率可高達97%。

需要注意的是,胡蘿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但是女性如果胡蘿卜吃多了,很容易引起月經異常,并導致不孕。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研究發現,過量的胡蘿卜素會影響卵巢的黃體素合成、分泌量減少,有的甚至會造成無月經、不排卵,或經期紊亂的現象。研究人員解釋,出現上述現象可能是胡蘿卜素干擾了類固醇合成所造成的狀況。因此,胡蘿卜的攝入量一定要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