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癥兒童常伴有品行問題。從心理發展角度看,孩子品行問題不僅體現在品德上存在缺點,還包括性格上的偏差,因此過去也有人稱之為行為兒童或兒童品行問題。

品行問題最常見的表現有:以哭泣、躺地等手段來達到目的,不守紀律,不服教導,甚至具有攻擊性或反抗性行為;做事怠惰,不負責任,缺乏耐心,常與小朋友爭吵、打罵,欺凌弱者;說謊、偷竊、逃學,四處游蕩;在家中表現出極端任性,一旦不滿足要求便大吵大鬧,摔東西,打罵父母或姐妹;學習成績低劣或屢次留級;性格上具有“神經質”。

多動癥兒童由于自制能力較差,無法很好地約束自己,因此容易養成不良習慣,出現各種不良行為,如逃學、說謊、打架,甚至行竊等。他們可以在受到批評教育時暫時承認錯誤,表示愿意改正,但過不了多久又會故態復萌。有些孩子在受到訓斥時仍然嘻皮笑臉,手腳亂動,表現出“不在乎”、“無所謂”的態度。

孩子出現上述品行問題的主要原因有:家庭和社會教育不當,以及環境的不良影響;可能與某些疾病有關,如癲癇、腦外傷或精神疾病后遺癥等。

為幫助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家長和老師應積極采取措施:首先,一旦發現孩子的不良行為,家長不要害怕丟面子而諱疾忌醫,更不要包庇縱容,而應正視問題,分析原因,針對原因進行糾正。其次,應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進行糾正。兒童年幼無知,理解問題簡單,家長在發現孩子隨便拿了人家的東西,或為了不受責備而說謊時,不應聽之任之,也不應嚴加訓斥,而應耐心引導,指出這種行為是不好的,鼓勵并幫助其改正。最后,在幼兒園或學校里,對有不良品行的孩子,除了讓他們參加各種文體活動外,還應專門安排他們上品德教育課。對他們要有明確的管教方式,對他們的改進予以表揚,對他們的錯誤及時進行批評教育。

因此,對兒童品行問題,我們應該及早發現,及時幫助糾正,還可以請心理醫師進行具體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