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寶寶出生后的3-7天左右,醫生會進行足跟血采集。然而,許多寶媽對這一過程并不了解,她們不清楚足跟血采集是為了檢查什么,對寶寶有什么意義。實際上,足跟血采集是一種有效檢查寶寶疾病狀況的方法。那么,足跟血是用來檢查什么的?八寶網的小編來為您解答。

新生兒足跟血檢查通常在寶寶出生后的3天內或7天之內進行,并且在接受充分哺乳后,醫生會給寶寶采足跟血。然后,醫生會進行足跟血篩查,主要針對一些發病率較高,但早期無明顯癥狀的疾病。如果足跟血檢查發現有問題,也能及早發現并治療。

進行足跟血檢查的主要目的是篩查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癥這兩種疾病。這兩種疾病都可能影響孩子的智力,導致智力異常,因此足跟血檢查是必不可少的。

足跟血采集的方法是在足底采血。最好的方式是讓足部加溫,使血液自然流出。然而,對于大多數醫院的護士來說,這種方式太費時間,因此很多時候她們會選擇簡單粗暴地擠壓。這可能導致新生兒的哭聲聽起來非常慘烈。在一旁觀看的新媽媽或其他家屬可能會感到非常心疼。

如果寶寶足跟血檢查不合格,一定要按照醫生的要求,嚴格控制寶寶的飲食,并定期調整食譜。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母乳喂養,切忌停喂母乳。此外,要帶寶寶定期去醫院進行復查,檢查寶寶血液中苯丙氨酸的濃度。每6個月至一年對寶寶進行體格發育和智力發育檢查。這種情況可能需要終身治療,因此希望家長能夠做好心理準備。

足跟血檢查的正常參考范圍如下: - TSH促甲狀腺激素的正常范圍為2~10mU/L。 - 血清苯丙氨酸的正常范圍為73~212微摩/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