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醫務部主任宋燕燕在第二屆早產兒熱點問題國際研討會上表示,自1995年開始開展圍產高危早產兒系統管理以來,高危早產兒的后遺癥大大降低。圍產高危兒系統管理不僅對產前、產時及產后進行監護和干預,還制定并實施詳細的個體化出院計劃,全方位評估高危兒、指導家屬護理,同時就高危兒呼吸、消化、腦神經發育等問題與各專科密切合作。在追蹤隨訪的過程中,及時對高危早產兒作出指導治療,許多高危早產兒的早期干預療程因此縮短了一半,后遺癥的發生率也降得很低。宋主任強調:“出院后的跟蹤隨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希望能將隨訪時間持續至兒童期甚至更久。”

宋燕燕主任還分享了一個案例,一名胎齡只有27周的高危早產兒,出生時4度顱內出血,但經過家長和醫務人員的努力,寶寶在2歲半的時候,智力發育、大運動、語言發育等各方面都追上了同齡的兒童。這再次證明了圍產高危兒系統管理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宋燕燕主任表示,圍產高危兒系統管理一直在不斷更新和完善,希望能將這套系統管理推廣開來,讓更多的高危早產兒能健康的發育成長。

在研討會上,家庭醫生在線的編輯還采訪了其他專家,如徐造成: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非不可逆,陳運彬:我國早產兒母乳喂養僅1成,亟待建立母乳庫,崔其亮:早產兒出生前后1000天護理最重要,黃為民:早產兒腦損傷診療可減低腦癱發生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