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好奇心與家庭秘密的沖突
在每一個家庭屋頂下,都隱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當孩子們好奇地凝視著這些秘密時,我們該如何應對呢?對于4-7歲的孩子來說,他們可能會在家中四處探索,無意中揭示出一些家庭的“秘密”。比如,他們可能會發現:☆爸爸曾經離過婚,在另一個地方還有一個孩子;☆媽媽瞞著爸爸藏了私房錢;☆奶奶正在生病,可能很快就會去世;☆爸爸媽媽小時候受過處分……
那么,當孩子發現了這些秘密,我們又該如何向他們解釋呢?是否需要將所有的秘密都告訴他們呢?這需要我們慎重對待。過度的保密可能會抑制家庭關系,同時,讓年幼的孩子知道他們無法理解的負面秘密,可能會給他們帶來心理壓力。因此,我們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以巧妙的方式向他們解釋這些秘密。
例如,當一位母親在體檢中發現自己患有子宮頸病變時,她認為6歲的女兒不應該知道這些,于是選擇了隱瞞。然而,她的憂慮卻無法掩飾。女兒察覺到了媽媽的憂郁,因此變得孤僻和焦慮。這時,專家建議這位母親告訴女兒真相,但不需要詳細說明具體的病情細節,而是要用樂觀的語氣告訴孩子:“媽媽的病可以治好,媽媽會好起來的!”這樣,女兒就不會整天焦慮。
事實上,4-7歲的孩子能夠敏銳地感受到父母的情緒。與其讓他們感到不安,不如解開他們心中的疑慮。讓孩子知道自己的秘密,比如孩子得了不容易治好的病,是否應該告訴他呢?專家認為,與兒童自身健康有關的秘密,無論如何都應該告訴兒童。
一位女孩在14歲之前并不知道自己患有罕見的血液病。當她最終知道真相后,反而放松了心情。她對父母說:“我多希望你們能在十年前告訴我,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我的身體有了大麻煩,但一直想象不出那是什么,現在我至少明白了:一切不像我小時候想象得那么可怕。”
關于孩子的疾病,我們可以等到孩子三、四歲后再解釋。談話可以從嬰兒為什么要去醫院開始,也可以從孩子喜歡的童話開始,用自然的語氣假設,童話中的主人公昨天去了醫院,原來他得了病……
在透露秘密時,要注意孩子的承受能力。孩子不僅想知道“秘密”的內容,也很注意內容你說出“秘密”時的語氣、表情。因此,父母應該盡可能放松和自信地回答孩子的問題。同時,要記得安撫孩子,不要讓他緊張焦慮。
尋找最佳時機也很重要。不要沖動地說秘密,尋找家人在一起的周末、晚飯后、睡覺前等好時機。最好找一個自然的話題開始。如果你的孩子突然問到一個難以回答的秘密,你應該盡可能拖延時間,直到找到合適的時間和地點,然后向他解釋。
是否需要透露所有細節也需要考慮。過多的細節會使年幼的孩子感到困惑。比如想告訴孩子他爸克扣工資,家里錢不夠用,還要節儉過日子。這時,沒有必要給孩子看工資。我們今年沒有那么多錢去杭州旅行,可以去有趣的動物園和海洋館。然后,請觀察孩子有什么問題。
在泄露秘密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察言觀色。父母要細心觀察:孩子知道了秘密以后有什么表現?有些孩子很擔心,一聲不響就像在思考一樣,這樣的孩子承受能力弱;有些孩子大聲說出心中的疑問,這樣的孩子承受能力強。
最后,一定要記住:如果這個秘密對家里的其他人有“危害”,決不能泄漏,那么最好不要告訴7歲以下的孩子。因為保守秘密對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說太難了。
以上內容由沈依嘉編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