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后,為了確保寶寶的健康,醫生會為寶寶安排一系列綜合檢查,全面檢查寶寶的身體,以了解新生兒的情況,是否有遺傳性疾病或先天性疾病。越早發現對寶寶今后的生活越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些孩子在出生后需要進行哪些檢查。

新生兒什么時候體檢?

出生后最初的一個月,需要接受各種身體檢查。新生兒通常在出生2、7、11、28天進行體檢,共4次例行的基礎體檢。除此之外,遺傳疾病篩查也是在出生后檢查的重要項目。

如果孕媽媽在產前出現異常情況或者新生兒回家后出現意外反應的,還應該額外進行針對性的體檢。

新生兒要進行什么檢查?

1、身體外觀的檢查:孩子出生后身體外觀的檢查至關重要,醫生通常會從頭部開始做檢查,然后頭部和頸部兩側開始延展,仔細檢查是否有異常。自然分娩寶寶頭部通過產道擠壓下來,因此要觀察出生擠壓痕跡,還需要捏一捏兒童的耳廓輪廓有無異常,觀察外耳道有無任何病變。寶寶的大腦及其重要,這對日后的正常生活來說至關重要,一定要好好檢查清楚。

2、皮膚的檢查:寶寶剛出生時的皮膚是紅色的,如果孩子皮膚呈現白色或青色則是不正常的現象,可能會有胎兒窒息的危險,這就是為什么孩子出生時醫生會將寶寶倒立并拍打他們的屁股,讓他們哭,這是為了孩子的氣管可以通氣,把喉嚨里的滯留羊水或其他物質的嗆出來。雖然紅紅的皮膚不好看,但是這卻是新生兒健康的表現。

3、口腔檢查:醫生會觸摸孩子的口腔,看看孩子的舌頭、上顎和下巴是否正常,檢查口腔內的連接等。胎兒生殖器官的檢查不容忽視。如果是男嬰,則需要看陰囊是否對稱。如果是女嬰,則要檢查大陰唇或小陰唇是否分開。寶寶出院前還需要再次檢查。

4、黃疸檢查:一般來說,寶寶出生兩三天后,這些癥狀便會自發地消失,但如果在24小時內發現黃疸,醫生將會對寶寶進行血液檢查。倘若檢查結果為血清膽紅素升高或者病情更加嚴重,那么寶寶需要接受光照治療。

總之,對新生兒的詳細檢查和追求完美,都是為了孩子的身體健康。一些先天性疾病盡快發現便能得到治療,以此緩解癥狀,甚至有一個治好小孩的機會。所以家長也應該重視出生檢查,與醫生配合得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