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10點過,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急診科送來一名4歲的小男孩。值班醫生詢問家長,原來這個男孩誤把婆婆放在茶幾上的黃色尼莫地平降壓藥當成了糖吃,導致昏迷。我們從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腎臟免疫科了解到,自寒假以來,兒童誤食誤吞的案例增多,且都是6歲以下的幼兒。寒假孩子在家呆的時間增多,家長可得當心??!

4歲小男孩誤把婆婆的降壓藥當糖吃了

小男孩叫彤彤,今年4歲,幼兒園放寒假后,爸爸媽媽忙著上班,就把彤彤放在了黃泥塝的奶奶家。前天晚上9點半,彤彤的奶奶朱婆婆剛想吃藥,卻發現放在茶幾上的尼莫地平降壓片不見了。朱婆婆來到臥室,只見彤彤手上拿著藥瓶,藥丸掉了一地,而嘴里咂吧咂吧嚼著,一副津津有味的樣子?!拔铱礉M滿的一瓶藥只剩下一半了,當時真是嚇壞了,也不知道娃兒到底吃了好多,拖鞋都沒來得及換就把娃兒送到醫院來了。”回想起當時的情景,朱婆婆仍然心有余悸。

寒假誤食藥品的孩子增多

“降血壓的藥能使人血壓降低,這對血壓正常的小孩來說,吃下幾片就非常危險?!眱和t院腎臟免疫科主任吳道奇告訴我們,“情況嚴重的話,能使小孩昏迷,甚至休克?!眳堑榔嬲f,彤彤送進來時處于輕度昏迷,醫生趕緊為彤彤采取了催吐的方法,幸好降壓藥的毒性不是很大,并且孩子送來得又比較及時,要不然就危險了。

“昨天我們還收治了兩名誤食藥品的孩子。一名7歲的男孩帶著5歲的妹妹在家玩耍,把放在床邊的一瓶瀉藥打開吃了,家長說瀉藥是紅色的,小孩以為那是糖,后來被父母發現后送到了醫院……”吳道奇說,放寒假以來,兒童醫院共收治了10位幼童,都在1到5歲之間,誤食的有農藥、化學品、藥物等,其中幾個還進了重癥監護病房,經過治療都已康復出院了。

兒童誤食藥品的不在少數。醫生說了一組駭人聽聞的數據:“根據國內現有的研究資料,以及從北京和上海兩地醫院收集的數據,粗略估計,我國每年約有3萬至5萬孩子(小于15歲)因藥物中毒送醫,另有數量不明的少兒中了毒但未去醫院就診;每年因藥物中毒而造成后遺癥甚至致殘的少兒大約有3000~4000人;處理及治療這些患者所需費用約為2億~3億元。其中相當一部分孩子是因為誤食藥品中的毒?!?/p>

美國藥物包裝采用安全設計

兒童因藥物中毒死亡率降低45%

據了解,為了防止孩子誤食藥物,不少國家對藥品藥物的包裝,有很嚴格的要求。比如,在美國,藥物包裝已經普遍采用安全設計,有的藥物打開瓶蓋,需要用點技巧,或者需要用點力氣,這是小孩子做不到的。有關數據顯示,由于藥物包裝采用安全設計,近20年,美國5歲以下兒童因藥物中毒導致的死亡率,降低了45%;而澳大利亞規定采用藥品安全包裝后,兒童中毒死亡率的下降比例,也很可觀。這么看來,藥物包裝安全設計,可以大大地降低潛在的安全隱患。

美國還給藥物包裝立了法。1970年,美國頒布《毒物安全包裝條例》,由消費產品安全委員會負責執行。《條例》明確規定,藥品若按出廠包裝直接給予消費者,生產商和包裝商就有責任采用兒童安全包裝;1974年,美國再次立法強制要求所有口服藥采用可防兒童開啟的安全包裝。

吳道奇說,兒童喜歡模仿,好奇心把孩子引向了危險邊緣,但是造成慘劇的兇手并不是孩子的好奇心,而是藥物包裝存在安全缺陷,小孩子很容易打開,所以這種誤服的悲劇時有發生,他建議藥物生產廠家可以像美國一樣有一些安全的設計,比如在藥蓋的設計上可以下一些功夫,設計一些小孩不易擰開的藥蓋或者是需要用點技巧才能打開的藥瓶。

孩子誤服危險品急救常識

如何及時的發現孩子誤服:孩子嘔吐時表現為昏昏欲睡、孩子嘴上或嘴里有異物殘留、舌頭和嘴里有灼傷的痕跡、嘴里可能有異味,如果其中占兩點,家長就應該考慮是不是孩子誤食了藥物,要及時送醫院。并帶上孩子誤食的藥物或藥瓶等,供搶救時參考。

進行現場急救時:首先,家長要辨明孩子吃的是什么藥或毒物,如果不清楚,將藥品或毒物的包裝及小孩的嘔吐物,一同帶往醫院。孩子誤服強酸強堿,喂牛奶、豆漿;孩子中毒后出現昏迷,或者誤服的是汽油、煤油等石油產品,不要自行催吐,容易造成孩子窒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