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的孩子也有可能患上近視眼,這是否能夠提前發現呢?答案是肯定的。今年,我國楊浦區對全區超過1.5萬名3-6歲的幼兒進行了眼軸測量,近視發病率為0.88%,近視高危人群比例達到了17.45%。這也是我國衛生部門首次如此大規模地為幼兒進行眼軸測量,樣本龐大的數據庫填補了全國的空白,對于預防少兒近視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楊浦區政府實施了一個實事項目,對所有幼兒園的兒童免費進行眼軸測量和早期干預指導。這項工作得到了區教育局的大力支持,覆蓋全區所有幼兒園。從今年3月開始,眼防所的醫務人員開始一個一個幼兒園,為小朋友免費進行眼軸測量。

以往,眼軸測量需要在幼兒眼睛里滴上眼藥水,但現在,區眼防所配備了一臺最先進的光學測量儀器,并專車帶到幼兒園,小朋友只需要“注視”儀器即可完成眼軸測量。楊浦區共有106所幼兒園,目前已完成了101所幼兒園、15244名幼兒的眼軸測量。

近視高危人群比例達到17.45%,弱視發病率為9.6%,斜視發病率為1.2%,還有0.88%的孩子已經是真性近視。在專家研討會上,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的褚仁遠教授對此表示肯定:對3-6歲年齡組兒童進行視力干預,是我國全國首創。目前國際上還沒有3-6歲的兒童眼軸標準,楊浦區眼防所在此基礎上建立的幼兒眼軸數據庫,具有很高的價值。

楊浦區衛生局副局長陳風華表示:“過去,大家并不關心幼兒園小朋友的近視問題,但現在‘小眼鏡’越來越多,出現得越來越早。這次檢測出的數據應引起家長的警覺。”

馮彥清指出,學前兒童的近視主要由于遺傳和環境兩大因素。在環境因素方面,過度早教是重要原因。幼兒園的孩子早早地認字、寫字、做算術、學英語,上各種興趣班,使得他們的眼睛經常看近處,調節能力降低。另外,學琴也是近視的一大原因。還有,現在的家長把各類電子產品給孩子當玩具,如iPad、游戲機、手機,眼睛長時間盯著小小的發光屏幕,這使得孩子更容易患上近視。

馮彥清還建議,國外的家長把戶外運動、鍛煉和參觀博物館、親近大自然,作為最好的早教方式,這值得我們借鑒。

此外,眼軸的長度可以判斷視力情況。正常人的眼軸長度一般為24mm,近視眼的眼軸大于24mm,每增加1mm,近視度數就增加300度。剛出生的嬰兒眼軸約為7.5mm,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然而,我國的孩子眼軸是“加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