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并非嚴格意義上的病癥,它只是一種身體現象。在嬰兒時期,我們的身體會分泌充足的乳糖酶,因為母乳是主要的營養來源。然而,在2-5歲之后,乳糖酶的數量會逐漸減少。研究顯示,亞洲的乳糖酶數量降低發生率為80-100%,非洲為70-95%,美國為15-80%,歐洲總體為15-70%。乳糖酶的活性受多種因素影響,因此每個人的乳糖不耐受程度都不同。

乳糖不耐受對寶寶有一定的影響。首先,它會影響寶寶的營養吸收,導致寶寶無法吸收奶中的營養,如微量元素等。其次,長期乳糖不耐受可能引發寶寶腸道問題,導致慢性腹瀉,部分寶寶還可能出現尿布疹等疾病。此外,乳糖在乳糖酶的作用下會形成半乳糖,促進寶寶大腦發育,因此長期乳糖不耐受會影響寶寶的大腦智力發育。最后,乳糖不耐受可能導致寶寶發育緩慢,因為缺乏成長中必備的營養。

寶寶乳糖不耐受的治療主要取決于癥狀的嚴重程度。如果寶寶癥狀不嚴重,如大便次數不多,對寶寶生長發育無影響,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但如果寶寶大便次數增多,影響了食欲,就會對體重增長造成影響,甚至出現生長發育遲緩。這時,需要根據病情程度選擇用藥治療,治療原則主要是預防脫水和口服調理腸胃的藥物,對癥治療。

總之,乳糖不耐受對寶寶有一定的影響,但并非嚴格意義上的病癥。希望這些信息對寶媽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