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感染為例,新生兒若在出生時感染,感染后基本100%會變成乙型肝炎病毒無癥狀的攜帶者。因此,新生兒期接種乙肝病毒疫苗并非僅僅為了防止8%的乙肝病毒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母親在圍產期的母嬰傳播,而是為了保護新一代小孩一生中免受乙肝病毒的危害。

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的重要性與阻斷圍產期母嬰傳播方法

1. 新生兒必須普遍接種乙肝病毒疫苗的原因是什么?新生兒剛出生,其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育,對外界的抵抗力較弱。他們對可以發病的病菌、微生物的抵抗力也較弱,主要依靠母體提供的抗原進行抵御。一旦出生,新生兒對外部發病微生物的感染,由于自身沒有積極抵抗力,很容易生病。因此,父母們必須明確這一點,理解政府的良苦用心。這就是為什么所有新生兒都要進行乙肝病毒疫苗免疫的原因。

2. 新生兒免疫的真正意義在哪里?新生兒乙肝病毒疫苗免疫不僅僅是為了阻斷母嬰傳播,這是重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因為乙肝表面抗原呈陽性的母親在群體中只占8%,而92%的孩子出生于健康的母親,孩子們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比例,生活風險源超過了母嬰傳播,如醫源性傳播,寶寶到一周歲時,從母體中獲得的抗原逐漸耗盡,開始生病,進入醫院治療的頻率增加,血源性傳播的機會增加。

3. 新生兒接種疫苗后能否哺乳?完全可以。許多人認為雙陽性的母親不能給孩子喂奶,因為圍產期母嬰傳播有5%的胎內傳播,難以阻斷。但雙陽性的母親給新生兒喂奶而導致的母嬰傳播,至今尚無確切的流行病學結果。在大猩猩實驗中,采用了化學方法和機械方法,人為破壞口腔黏膜,并使用乙型肝炎病毒進行感染,需要高劑量才可能成功。我們會設想各種假設,如乳頭破損怎么辦,治一治,治好就喂了。

4. 如何阻斷圍產期母嬰傳播?HBSAg,HBeAg雙陽性的孕婦在懷孕后三個月(7-9個月)大約有5%可能產生宮腔內傳播,即在胎兒期感染,胎兒體內已經有乙型肝炎病毒生長發育的復制,出生后用高效價的乙肝病毒免疫球蛋白和所有疫苗都無效。我國當前生產的重組5ug酵母菌疫苗和20ug重組CHO疫苗的阻斷效果大約在90%。如果在新生兒出生后24小時內使用一只100iu/ml的乙肝病毒免疫球蛋白,同時在一個位置注射5ug重組酵母菌疫苗,孕婦分娩時的阻斷率可以達到95%,這是最好的阻斷方案,最劃算,阻斷率在9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