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流鼻涕的解決方法及不同類型癥狀分析
觀察四周,不難發現這樣的小寶寶:他們的兩個鼻孔前總是懸掛著兩道黃白色的鼻涕,吸進去又流出來,宛如兩條蠕動的蟲子,因此被稱為“鼻涕蟲”。無論是冬天的寒流,還是夏天的空調,或者秋天的風涼,小寶寶的鼻孔幾乎全年都未能保持干凈。那么,“鼻涕蟲”為何如此頑固,難以擺脫呢?
實際上,鼻涕也有正常的分類。人的鼻腔粘膜會時刻分泌粘液,以濕潤鼻腔粘膜和吸入的空氣,并粘住混在空氣中的粉塵和微生物,防止有害物質侵入呼吸道,尤其是肺部。這就是鼻涕。明白了吧,鼻涕對吸入的空氣有三大作用:過濾、保濕、保溫,它扮演著呼吸道“保護神”的角色,對健康有益,不應被視為臟東西而厭惡它。
生理性鼻涕是一個正常成人每天可以分泌數百毫升的鼻涕,但大部分都會順著鼻粘膜的纖毛運動方向,流向鼻后孔和咽部,逐漸蒸發,所以鼻孔前總是干凈的,沒有鼻涕的蹤影。然而,寶寶則不同,他們的鼻腔粘膜血管較成人豐富,分泌的粘液更多;他們的神經系統對鼻粘膜分泌和纖毛運動的調節功能不夠健全,會有時清鼻涕從鼻孔流出;寶寶容易啼哭,淚水會流入鼻腔,增加鼻涕量;寶寶的自理能力差,流出的鼻涕不能及時擦掉而留在唇上,看上去總是臟兮兮的。
總之,這類鼻涕增多是寶寶的生理特點所致,與疾病無關,稱為生理性鼻涕。病理性鼻涕則有質的不同,不僅量多,而且顏色、濃度都有變化,小鼻孔前總是掛著兩條“鼻涕蟲”,多是疾病作祟的結果,需要父母特別關注,必要時還要請醫生出手。
對于生理性鼻涕,我們可以從容應對。首先,我們要了解這是寶寶在特殊時段的一種特有現象,可以從幼兒期持續到小學階段。它的特點是:鼻涕只是量稍多,沒有顏色與濃度改變,全身也沒有不適感與病理癥狀,且可以隨著年齡的增長自然減輕,最終可以消失。
對于小寶寶(0-2歲),我們可以這樣應對:不必擔心,也勿需用藥,只要做好衛生,寶寶依靠自身的調節就可恢復。平時準備好衛生、柔軟、無刺激的手帕或衛生紙,及時擦掉流出來的鼻涕。一旦小小鼻腔有阻塞,可以在每個小鼻孔里滴一滴鹽水滴鼻液(涼開水或淡鹽水也行),寶寶會通過哼鼻子或打噴嚏等方式將其噴出來。如果未能遂愿,大人可以用消毒棉簽幫其清除,或用吸鼻器輕輕地吸出來,進食前、睡覺前尤其要做好這件事,以保證小寶貝呼吸通暢,好好吃飯與睡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