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許多年輕的媽媽們往往過分依賴專業育兒書籍,認為書中的內容都是真理和正確的,因此她們會嚴格遵循書中的養育標準來撫養孩子。然而,這種做法實際上是沒有必要的。專業育兒書籍也可能會產生一些副作用。

有時候,專業育兒書籍可能會成為一把“雙刃劍”,如果盲目地對照和生搬硬套,可能會適得其反。以下是一些在撫養寶寶時常見的誤區:

1. 書上說母乳對嬰兒是最有營養的食物,應該讓寶寶多吃母乳。我的奶水很好,所以應該以母乳喂養為主,等寶寶半歲以后再加輔食。

點評:隨著嬰兒的成長,每天攝入的乳汁量也會相應增加,然而母乳的一天分泌量大約在800毫升左右,其所提供的營養成分已不能滿足寶寶生長發育的需要。因此,自寶寶4個月大以后,不論母乳喂養、人工喂養還是混合喂養,都應該及時給寶寶添加輔食。

2. 書上說3個月大的孩子應該有14斤了,可我的寶寶才12斤,是不是太瘦了?

點評: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3個月大的寶寶,男嬰的正常體重應該在4.1~7.7公斤之間,因此您的寶寶體重是正常的。

3. 書上說寶寶睡不好覺是缺鈣,我家小孩子睡覺總不踏實,肯定是缺鈣了。

點評:對于母乳喂養的寶寶來說,如果睡覺總不踏實,在排除了疾病的因素以外,應首先考慮是否母乳充足。判斷母乳充足的指標有以下幾個:嬰兒吃完奶后有滿足、快樂的表情,反應靈敏;嬰兒每天換尿布6次左右,大便每天1~3次,呈金黃色糊狀;嬰兒體重平均每天增加150克左右,滿月時要增加600克以上。

4. 寶寶早晨起來嘴唇明顯很干,而且還咳嗽,我懷疑是“上火”,但我看到書上說,純母乳喂養的寶寶不需要喝水。

點評:理論上講,純母乳喂養的寶寶一般不會出現“上火”,但這要因人、因時而異。例如,寶寶感冒發燒時,必須給寶寶補水,因為水有調節體溫的作用,身體缺水后,產熱和散熱就會失去平衡,而且水還可以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利于排毒。再比如,我國某些地區冬季氣候很干燥,而夏天則很炎熱,這時也應該給寶寶及時補水。水是細胞的主要成分,年齡越小,體內的脂肪組織越少,水分的比例也就越大,嬰兒體內的水含量為70%~75%,健康嬰兒每天水的消耗約為體重的10%~15%,所以說應當適量給寶寶飲水。

新手媽媽容易犯的5個喂養錯誤:

“母乳看上去稀稀的,似乎不像配方奶粉那樣香濃,要不要換奶粉給寶寶吃呢?”一些小媽常常有這樣的疑問。其實,新手小媽關于喂養方面的誤區還有不少呢?對照一下看看,是否你也闖進誤區了。

教你如何判斷新生寶寶饑飽:

爸爸媽媽們,如果僅從寶寶吃奶時間的長短來判斷寶寶是否吃飽是不正確的。因為有的嬰兒在吸空乳汁后還會繼續吮吸10分鐘或更長時間,還有的嬰兒只是喜歡吮吸著玩。僅從寶寶的啼哭也無法準確地判斷他是否饑餓,因為嬰兒也常會因其他的原因而啼哭。

哄寶寶睡覺的7大誤區:

作為父母,你可能正被小寶貝各種各樣的睡眠問題困擾著,而有關寶寶睡眠的各種各樣的說法也讓你越來越焦慮。下面就來幫父母們剖析以下幾個哄寶寶睡覺的錯誤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