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4-6個月時,對食物的微小改變非常敏感,好奇心也日益增強,此時喝奶時易分散注意力,可能出現厭奶的現象。在6-10個月時,大部分寶寶開始長牙,牙齦痛癢可能導致厭奶。對于新生兒的厭奶期,新手媽媽應該如何應對呢?

首先,我們不建議使用強迫手段來讓寶寶喝奶,這樣反而會讓寶寶對吃產生恐懼。只要寶寶的身高、體重等發展狀況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家長就不需要強迫他喝奶。相反,我們應該思考如何協助寶寶接受半流質的輔食,而不是強迫他喝奶。

其次,當寶寶出現厭奶的征兆時,家長可以從改善喂食方式開始。我們可以采取較為隨性的方式,不需要按表作業。以少量多餐為原則,等寶寶想吃的時候再吃。可以通過游戲消耗寶寶的體力,例如按摩、肢體活動等,當他精力耗盡、感到饑餓時,進食的狀況也會得到改善。

此外,進食的環境也非常重要。應該盡量營造柔和、安靜的環境。因為此階段的寶寶開始對外界感到好奇,用餐時若有人在旁逗弄他,或出現很多能吸引他注意力的玩具、聲音,寶寶會覺得這些事情比吃飯更有趣,自然就不想吃了。

同時,奶嘴的洞大小也要適當。有時候寶寶喝奶少,可能是因為奶瓶上奶嘴的奶洞太小,使寶寶吸得不順暢,因此喝的量才減少。我們可以先將奶瓶倒過來,檢查一下奶瓶上奶嘴的奶洞,是否能順利流出,通常最佳的速度是1秒1滴,滴不出來或滴得太快,對寶寶都不好。

在考慮更換奶粉時,我們建議不要頻繁更換。寶寶可能會對新的奶粉需要時間去適應,所以更換速度不要太頻繁,寶寶會沒有時間適應。如果要換新牌子,也不要一下子全部換,最好和別牌子的奶粉混合搭配,并觀察一周排便狀況,若排便正常,表示適應良好,此時才可以更換全新的奶粉。

當寶寶感到厭倦時,家長可以適時添加輔食。4個月大左右的寶寶,還是以母乳或配方奶為主,輔食大約吃一兩餐即可。我們可以從米粉或稀釋的果汁開始,陸續再加入蔬菜泥和果泥。不過記得要遵守1次加1種的原則,從1小茶匙開始,再慢慢加份量。每種輔食可先嘗試3~5天,并觀察寶寶的狀況。如果他不喜歡或是皮膚出現疹子、便便變稀等情形,建議先暫緩添加此種輔食,等過陣子再嘗試。

最后,我們需要輕松對待厭奶。照顧寶寶的人,其心情和壓力會直接傳達給寶寶,當照顧者焦慮或強迫寶寶喝奶時,他都能感受到,因而產生抗拒。只要寶寶各方面都健康、正常,也沒有生病,家長們就可以放寬心,用順其自然的態度面對待寶寶的厭奶期,不要和寶寶為了吃展開痛苦的拉距戰。

寶寶厭奶怎么辦?別著急,先來試試以上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