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被譽為"全身是寶",其果皮不僅可食用,還含有豐富營養成分。果肉更是具有多種功效,如治便秘、補充維生素C等。蘋果之所以具有止瀉和通便的雙重作用,是因為其中含有鞣酸、果膠、膳食纖維等特殊物質。未經加熱的生果膠可以軟化大便,與膳食纖維共同起到通便作用。而煮過的果膠則具有吸收細菌和毒素的作用,以及收斂、止瀉的功效。因此,建議便秘患者多吃新鮮蘋果(每日早晚空腹食用1-2個),而腹瀉患者則可以將蘋果煮熟后再食用。

蘋果中的鞣酸還具有收斂作用,可以減少大便內水分,從而起到止瀉作用。對于小兒腹瀉,家長可以將蘋果用開水洗凈,放入沸水中煮5-8分鐘,去皮后刮成泥,每日4次,每次50克;一歲以下嬰兒每次30克,日服3-4次。也可以取鮮蘋果一個,洗凈后加水3碗,煎煮成2碗,以汁濃為佳,每天一劑,代替果汁飲用。

鞣酸在果皮中的含量更豐富,而果肉中,特別是近果皮處,果膠含量相對豐富。因此,成人在吃熟蘋果時,最好連皮一起食用,這樣止瀉的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