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6aSA_西紅柿不能隨便吃?提醒:這4類人,平時盡量少吃,一定要聽勸
古人說”三日可無肉,日菜不可無”,可見蔬菜的重要性,蔬菜中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素,是礦物質和維生素的主要來源。
蔬菜除了補充人體營養,還有消毒預防和保健的作用。蔬菜
攝
入量較多的人患癌癥、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質疏松等疾病的風險較小,食用蔬菜的好處是維生素和抗氧化保健品難以代替的。
西紅柿是小孩和老人都喜歡吃的蔬菜之一,不僅顏色鮮艷,而且對身體有很大的好處,對一些減肥的人來說,或許經常把它
當作
晚飯來吃。
西紅柿的營養價值
從營養成分上來說
:西紅柿含有各種維生素以及番茄紅素,還含有鐵、鎂、磷等礦物質,維生素A的含量是極為豐富的,此外還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鉀、鈣以及纖維素等人體必須的營養成分。
1、有助于消化
>西紅柿中含有檸檬酸,蘋果酸,果膠等成分,有增強胃腸的蠕動,蠕動促進消化,預防便秘的作用。
2、清熱解毒
西紅柿還具有解毒的功效,能夠生津解渴,清熱涼血,對于煩躁不安的人群有很好的鎮定作用,對于發熱煩渴,口干舌燥,牙齦出血,胃熱口苦,虛火上升等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3、抗衰老
>西紅柿中的維C,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等功效,最重要的是它有很強的抗氧化劑,給人體補充西紅柿紅素的同時,可以幫助身體抵抗各種因自由基引起的退化老化性疾病。
4、提高免疫力
>經常食用西紅柿,可增強人體的免疫力。西紅柿含有胡蘿卜素,可以減少兒童因發燒引起的死亡及咳嗽,呼吸道感染,麻疹等疾病的發生。
5、防癌
>促進上皮生長,西紅柿中含有胡蘿卜素,其生理功能可維持上皮的正常生長和生化,預防呼吸道感染、夜盲癥、干眼癥等疾病的發生,同時,西紅柿還有抗癌、防癌及減肥的作用。
6、降脂降壓>
西紅柿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蘆丁,番茄紅素以及果酸,能夠降低血膽固醇,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及冠心病,另外含有大量的鉀和堿性礦物質,能夠促進血中鈉鹽的排出,有降壓利尿消腫的作用,對于高血壓、腎臟疾病有很好的輔助治療效果。
西紅柿不能隨便吃?提醒:這4類人,平時盡量少吃,一定要聽勸>1、腸胃不好的人群
>胃部不適人群盡量不要食用西紅柿,用食多了可導致中毒,不宜空腹食用大量番茄,因為番茄中含有較多的膠質、果質、柿膠酚等成分,易與胃酸結合生成塊狀結石,造成胃部脹痛。
同時,患有急性胃腸炎的病人不宜吃番茄,以免病情加重。
2、腸易激綜合征患者>
>此類癥狀就是有排便異常、腹脹、腹痛等情況,也會有頻繁腹瀉的癥狀,不良的飲食習慣是導致這種疾病常見的因素。
3、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建議不要吃西紅柿,西紅柿富含胡蘿卜素、維生素C、維生素B等多種元素,吃了病情反而會加重,所以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應注意多吃些能減輕和消除寒癥的濕熱性食物,西紅柿屬于涼性食物,還是少吃為好。
>
4、
肌酐高的病人能吃西紅柿>>如果
肌酐很高,達到尿毒癥的水平,這時人體中的尿液很少,水分可能在體內聚集,西紅柿含有豐富的水分,如果攝入過多的西紅柿,很有可能加重水腫的出現。
西紅柿不宜和什么食物搭配>西紅柿+黃瓜/胡蘿卜>:>
黃瓜和胡蘿卜中的維生素C分解酶會破壞西紅柿的維生素C。
西紅柿+紅薯:>
一起吃會得結石病,產生嘔吐、腹瀉現象。
西紅柿+土豆:>
土豆產生鹽酸,西紅柿遇酸產生沉淀,會導致食欲不佳,消化不良。
西紅柿+石榴:>
影響營養素的吸引,不建議搭配。
西紅柿+糧食酒:>
由于番茄中帶有單寧酸,與酒另外服用會在胃中產生不容易消化吸收的物質,導致腸道梗阻,引起風險。
延伸——西紅柿去皮之后,營養會有所損失嗎?>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非常喜歡吃西紅柿,但是卻擔心西紅柿的表皮會殘留有大量的農藥,通常會將其去掉。那么西紅柿去皮之后營養會不會有所損失呢?
其實西紅柿屬于茄科果實,其農藥殘留在各種蔬菜中屬于最小的一種,因此完全不用擔心農藥殘留的問題,而且由于西紅柿的果皮很薄,在加工或食用時,對果肉中番茄紅素的釋放幾乎沒有任何的影響。
相反如果人為有意去皮的話,會使番茄紅素容易隨汁液流失,而且西紅柿皮以膳食纖維為主,食用之后還有助于維護腸道健康。
但是如果大家實在不喜歡吃西紅柿的皮,也可以將其去掉,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幾種去西紅柿皮的方法:
1、烤>
將西紅柿的底部插一個叉子,放在火上烤約10秒鐘左右,西紅柿的外皮就會開裂。稍稍冷卻幾秒鐘后,用手撕去外皮,撕掉的外皮很完整。
2、煮>
鍋中倒入清水,大火煮開后放入西紅柿煮約20秒鐘左右,要用勺子不斷的給西紅柿翻個,以便西紅柿所有的部分都可以被開水燙到。撈出后,冷卻一分鐘,再撕掉外皮。
3、刮>
勺子的選擇比較重要,勺子的邊緣不能太薄,也不能太厚。比如,用鐵皮勺子刮,西紅柿很容易破;但如果用喝湯的白瓷勺子,勺子邊緣太圓滑,很費力。不銹鋼勺子和塑料勺子都是不錯的選擇。
我國首個第三代試管嬰兒已滿20歲!2000年4月23日晚上,我國首例第三代試管嬰兒在廣州呱呱墜地。
昨日,記者從首例第三代試管嬰的誕生地、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獲悉,這名來之不易的“高科技寶寶”一路成長經歷跟普通女孩無異,如今是一名大二學生。
為她的出生一路保駕護航的是我國著名生殖醫學專家團隊--以莊廣倫教授為首的中山一院的專家們。該院副院長、生殖醫學中心首席專家周燦權教授表示,截至今日,該院已迎來3105個“三代試管嬰”,總妊娠率達到51.93%。20年來,這項技術不斷進化,已在國內多家醫院落地開花,幫助許多家庭免于生下遺傳病患兒。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任珊珊 通訊員彭福祥、梁嘉韻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燕
悲痛:一歲兒子患遺傳病夭折
首例“三代試管嬰”寶寶家在廣東河源。出生時,她體重3.9千克、身長50厘米,十分健康。
“第一次抱著她時非常開心!生下她時我已經32歲,之前失去過一個兒子,也流產過。當年得知中山一院有三代試管嬰技術,我就覺得有了希望。”昨日,鐘女士在接受采訪提起那段經歷時,依舊不勝唏噓。
鐘女士1992年結婚,第二年懷孕并順利生下一個男嬰。沒想到,孩子一歲時皮膚青紫、皮下關節經常出血,后因腦出血不幸夭折。
喪子之痛令人久久難以忘懷,鐘女士時隔五年后才敢再次懷孕,經抽羊水和臍血檢查,她發現懷了男胎。但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個寶寶與同胞兄長一樣,患有第八因子缺陷即“血友病”,她只得終止妊娠。原來,鐘女士為血友病基因攜帶者,根據遺傳規律,生男嬰得血友病的概率是50%,生女兒有50%為該病攜帶者,50%為正常女嬰。
幸運:醫生幫她選出健康寶寶
為了擁有一個健康的寶寶,鐘女士向中山一院生殖醫學中心求助,接受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即PGT(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
為幫鐘女士實現心愿,醫院出動了豪華陣容:周燦權教授親自操作,為鐘女士取出7個卵子。醫療團隊采用熒光原位雜交技術篩選出2個健康的女性胚胎,成功實現單胎妊娠。
最終,被父母寄予厚望、凝聚醫務人員心血的“高科技寶寶”順利誕生,且沒有攜帶血友病基因。這意味著將來她的后代能夠擺脫“血友病”的魔咒。
為了讓女兒無憂無慮地成長,20年來,鐘女士一家一直小心地保守著女兒身世的秘密,直到不久前才由爸爸親口告知女兒這一切。
回顧愛女的成長經歷,鐘女士覺得她跟其他孩子沒有區別。“她很健康,也很聰明,記憶力尤其好,什么東西只要看過一遍就能記住。”夸贊完她,鐘女士也不忘展現親媽的“吐槽”實力,笑說女兒唯一不好之處是“不愛運動”!
希望:可解決上百種出生缺陷
在第三代試管嬰技術的基礎上,中山一院團隊進行了進一步探索。2012年,“設計寶寶”在廣州誕生的消息,再次引發巨大反響。
為了拯救患有β重型地貧的14歲姐姐,按照醫生的設計,一個被排除了地貧基因且擁有和姐姐同樣的HLA(人類白細胞抗原)的健康女嬰出生。出生后,她的臍帶血治愈了姐姐的地貧。周燦權說,一個健康孩子的誕生不僅給全家帶來希望,還能治愈同胞兄姐,“設計寶寶”的問世對地貧患兒家庭是一大福音。
“定制健康寶寶”已非奢望,第三代試管嬰技術還在不斷進步。“20年前我們只能解決個別的遺傳性疾病,現在卻能解決上百種遺傳學疾病的類似問題。”周燦權說,除了用于檢測染色體數目、結構異常導致的出生缺陷,還可以針對地貧、肌營養不良等致病基因。此外,對于和基因有關的乳腺癌、卵巢癌等高致病風險的疾病,進行胚胎植入前遺傳檢測,在技術上已經具可行性。
莫濫用技術 試管嬰≠雙胎制造器
試管嬰技術迄今已經歷經三次巨大飛躍。周燦權表示,三代試管嬰并非迭代更新,而是針對不同的不孕不育癥人群提供幫助。第一代試管嬰是將精子和卵子取出,在體外進行結合、培養,并將胚胎放回母親的子宮腔繼續發育為胎兒的過程,解決了由于女性輸卵管不通而造成的不孕難題。
第二代試管嬰兒是運用顯微操作技術,由醫生挑選并將單個精子注射進卵細胞內,令其受精,通過體外培養后放回母親體內,針對由男性弱精、少精等造成的不育難題。
第三代試管嬰技術即PGT(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具體來說,從體外發育良好的胚胎中取出1至數個細胞,并對取出的細胞運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進行遺傳診斷,以判斷胚胎是否患有來自父母的疾病基因或染色體異常導致的疾病,然后選擇不帶有遺傳疾病的胚胎放回母親子宮繼續發育。
“試管嬰不等于‘雙胎制造器’。”周燦權表示,多年前試管嬰兒的雙胎妊娠率最高可以達到40%,雙胎甚至多胎妊娠對母嬰安全帶來較高風險。如今隨著輔助升值技術的不斷規范,主流醫學界提倡植入單個胚胎,僅在醫學需要的情況下植入雙胎。2019年,中山一院單胎妊娠率為86.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