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總是在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選擇,我們總是想盡一切辦法,來選擇那個我們認為最為正確的答案,這樣我們的努力才有方向,付出才不至于白費。

試管嬰兒治療也如是,當初在選擇是否進行試管嬰兒治療的時候,我們的選擇就已經開始了,而這僅僅是個開始,之后的一些關鍵環節中,還是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選項,留給我們一道又一道的選擇題,比如:

做幾代試管?是否養囊?是否鮮胚移植等等,這些都是試管嬰兒治療過程中非常關鍵的步驟,需要仔細斟酌做出最為客觀、理性的選擇,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這幾點需要做出選擇:

試管嬰兒代數的選擇

79W92_試管嬰兒治療中的那些多選一的選擇題,請靜心來選!

選項A:一代

選項B:二代

選項C:三代

比較常見的就是這三代試管嬰兒。

第一個選項:一代試管嬰兒,指的是將精子和卵子放置于一起,由精卵自行來完成結合。需要在男方精液質量正常的前提下進行,主要針對的是女性輸卵管性不孕等問題。

第二個選項:二代試管嬰兒,則是指精子和卵子在人工的助力下來進行結合。如果男性方面,患有嚴重的少、弱、畸精癥等問題,一般會選擇這個選項。即由胚胎學家通過顯微鏡的幫助,挑選出精子當中最為“優秀“的精子,利用顯微注射技術,將這位精子當中的佼佼者注入到卵子當中來促進結合。

而第三個選項呢,三代試管嬰兒,則是針對有家族性遺傳病的患者,或者出現過反復自然流產等問題的患者,可以在移植前對胚胎做好相應的檢查,利用技術手段從中篩選出最為“健康”的胚胎進行移植,以此來實現優生優育的目的。

如何做到客觀的“三選一”?我們需要結合不同代數試管嬰兒的適應癥來看,這是選擇的依據,面對選擇的時候,醫生會結合患者的身體情況,選擇最為適合的“選項”來進行治療。注意:不要以為這幾種試管嬰兒,數字越大越先進,成功率越高,并不是這樣哦!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高成功率的有力保障。

選擇養囊還是......?

選項A:卵裂期胚胎直接移植

選項B:養囊

簡單理解這兩個選項,對于卵裂期胚胎和囊胚,二者實際上指的是同一個胚胎的不同發育階段,二者區別在于體外培養時間和胚胎形態存在差別,卵裂期胚胎繼續培養至形成囊胚,這個過程可以很好地淘汰掉那些無發育潛能的胚胎,確保那些能夠培養成囊胚的胚胎,質量更為優質。但問題是,即便是培養優質的卵裂期胚胎也存在無法形成囊胚的可能性,如果養囊失敗,則有可能出現無胚胎可移植的情況,這種風險也需提前了解哦。

適合養囊的情況下養囊,并進行囊胚移植,這樣的確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妊娠的幾率,但我們要知道的是,并非所有的胚胎都能夠勝任養囊這個過程。是否養囊,養囊能否成功,需要面臨的風險,都需要提前考慮清楚, 因此,不要盲目追求養囊,是否養囊需謹遵醫囑。

移植胚胎數的選擇

選項A:移植一個胚胎

選項B:移植兩個胚胎

一般來說就是這兩種選項可供選擇。有人認為移植兩個胚胎就能生育雙胞胎。實際上并非如此,移植兩個胚胎,在全部著床,全部發育正常且孕期順利度過的情況下,才有可能生育雙胞胎。但多胎妊娠所帶來的母親安全風險和子代風險我們需要提前考慮到,特別是在孕周大一些的時候,多胎妊娠的風險也需提前考慮到。

而且多胎妊娠本身就屬于高危妊娠,為了降低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多胎妊娠發生率,在實施IVF時,臨床醫生會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比如年齡、孕產史、健康狀況、子宮病理情況以及胚胎質量與胚胎發育時期等方面來選擇恰當的移植胚胎數目,作為患者謹遵醫囑來配合胚胎移植就可以了。

一般來說人們會比較一次懷孕就能生育雙胞胎的情況,但我們要意識到試管嬰兒治療過程中,移植多個胚胎,可能會增加懷孕的幾率,但無形中也增加了多胞胎的幾率,因此,移植1個還是2個胚胎,這道選擇題我們交給醫生去考慮。

鮮胚凍胚選哪個?

選項A:鮮胚移植

選項B:凍胚移植

是的呢,又是一個有關于胚胎的選項,先來看看兩個選項到底是怎么回事:

鮮胚:將精卵取出到體外后,培育3天形成的胚胎。

凍胚:通過胚胎冷凍保存技術將胚胎儲存在-196℃液氮中的胚胎。

這道題比較好選,鮮胚移植,只要身體條件許可,就可以立即移植。而凍胚則是因為某種原因,當下無法馬上完成移植的一種選擇。總的來說無論哪一種胚胎都會是胚胎當中最為優秀的,因此,在成功率方面并無明顯差異。

黃體支持的選擇

選項A:口服

選項B:肌肉注射

選項C:Y道塞藥

從臨床統計來看,三種黃體支持雖然用藥方式不同,但效果相差無幾,不同的是用藥的感受,比如長時間肌注黃體酮容易出現紅腫、硬結,口服制劑會經過消化道,起效慢一些,y道給藥久而久之容易出現局部不適的現象。

這幾種方式各有優缺點,我們主張患者朋友在醫生的指導下,綜合考慮三種方式的花費、用法、體驗,作出選擇。還是那句話,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在試管嬰兒治療的過程當中,聽醫生的話,按部就班的配合好治療,這才是獲得成功的,最為明智的選擇,衷心希望大家的試管嬰兒治療能夠進行得更加順利,希望大家都能盡快迎接好孕的到來。

文/李昆明

排版/kiki

為廣大不孕患者解決生育問題,提高她們的就診滿意度,一直是我們生殖中心的工作目標。

為此,我們做過問卷調查,患者最關心的三個指標分別是

“報嬰成功率”、“專家技術水平”和“醫生護士溝通的充分性”

,排在首位的是“報嬰成功率”,英文是take baby home rate,就是把孩子抱回家的幾率,基本等同于活產率。

這是評價助孕成功的一個終極指標,很多朋友選了這個選項,但其實不一定完全明白其含義,容易與臨床妊娠率相混淆。

那我們今天就大概梳理一下助孕過程中的那些率,明明白白地去做IVF。

卵 泡 輸 出 率

就是卵巢對于促排卵藥物的反應性,比如有10個竇卵泡,應用藥物后有8個優勢卵泡發育,那卵泡輸出率就是80%。

有的患者竇卵泡看上去不少,但FSH很高、AMH很低,

如此情況下,卵巢對于促排卵藥物的反應性會很差,卵泡輸出率不會高的。

獲 卵 率

取卵手術時,獲得的卵子數作為分子,穿刺的卵泡數作為分母,算出來的就是獲卵率,平均會有70-80%的獲卵率。

如果獲卵率特別低,要重點排查夜針有沒有打好。

受 精 率

卵子取到體外以后,經過IVF(所謂“一代試管”)或者ICSI(所謂“二代試管”)方式進行受精,受精卵數量/卵子數或MII卵子數就是受精率,IVF受精率一般要達到65%以上,ICSI受精率一般要達到75%以上。

如果正常受精率小于30%,則屬于受精率偏低,需要檢查卵子成熟度、精子活力,下次再行體外受精時,可能要改行ICSI或者卵子激活(ICSI受精完全失敗者)。

卵 裂 率

就是胚胎形成率,分裂成胚胎的受精卵數量/所有的受精卵數量就是卵裂率,一般在95%以上,

但并非每個胚胎都可用,得再根據胚胎質量進行分級,就是下面的可用胚胎率和優質胚胎率。

可利用胚胎率和優質胚胎率

顧名思義,可用胚胎率就是有可用價值的胚胎數量/所有胚胎數量,優質胚胎率就是優質胚胎數量/所有胚胎數量。

優質胚胎的評價多采用形態法,也就是看胚胎顏值,長得漂亮、細胞均勻度好、碎片率低的評分高,

與胚胎真實的發育能力成正相關但不完全吻合,

所以,那些長得丑但其實有才能的胚胎得通過囊胚培養來證明自己的實力。

囊胚形成率

優質分裂期胚胎的囊胚形成率可達到50%,但非優質分裂期胚胎的囊胚形成率只有10-20%,

一旦形成囊胚,雖然還會進行分級,但只要達到冷凍標準的胚胎,都是有潛力的,

不要忽視一個4BC或者4BB囊胚,

不信的話,去看看云南系的大理和勐勐就曉得啦。

著床率

是指每個胚胎的著床能力,分裂期胚胎的著床率在35%左右,囊胚的著床率在45-50%左右,就像撒種子,

不是每一顆都有種植的能力。

臨床妊娠率

多數指每移植周期妊娠率,做胚胎移植的患者,成功臨床妊娠(B超看到孕囊、胚芽)的患者數量/所有接受移植的患者數量,根據移植胚胎的種類(分裂期胚胎、囊胚)和數量(1-3個,上海最多移植2枚胚胎),這個率從35-70%不等。

持 續 妊 娠 率

指除外胚胎丟失(流產、宮外孕等)后繼續妊娠的患者數量/所有接受移植的患者數量。

活 產 率

最終活產分娩數量/移植周期數量,也就是孕婦最終能夠成功分娩活產新生兒的比例,這個數據最最重要,與移植胚胎的種類和數量也是密切相關。

即使臨床妊娠率很高,但如果胚胎丟失率太高,持續妊娠率會下降,最終活產率也會受到影響。

全球范圍角度而言,活產率在30-40%。

一次說了這么多率,好多朋友搞明白了,也肯定也有不少朋友更迷糊了。

沒關系,只要了解如下這一點就行了:

我們科普這些數據的意義就想告訴你,

試管是由一環扣一環的率組成的,成功生下一個孩子真的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

做試管一定程度上而言是在撞大運(各種率),但又不完全是碰運氣,負責的醫生會根據你的藥物反應、具體情況去調整方案,盡最大努力去提高如上的這些率,爭取能幫助你們盡快地好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