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孕怎么測試基礎體溫啊?求分享備孕基礎體溫測量方法
備孕測試基礎體溫對于備孕來說是很重要的,掌握好基礎體溫測量方法,記錄好體溫的變化能夠有效幫助女性輕松備孕。其實測試基礎體溫并不難,重要大家掌握住幾個要點即可。
備孕測試基礎體溫對于備孕來說很重要
1.保持基本條件穩定
在各種實驗中,除了設定的變量外,其他條件都應保持不變,這樣得到的結果才是可靠的,具有可比性的。溫度測量也是如此。變化的因素是日期(深層次的因素是每天激素水平的變化),其他一切我們要保持基本不變:比如測量工具、測量時間、測量技術等等。如果今天用這個體溫,明天用另一個體溫,即使是同一個型號,個體之間肯定會有一些誤差,可能會影響結果的準確性。
2.把握大方向
我們不是拿自己的溫度去糾結每天的具體數值,而是在一個周期內改變整體曲線。曲線中有幾個點需要特別注意——排卵日輕微降溫(不一定明顯),排卵后升溫(重點A),著床日降溫(只有確認懷孕后才有意義,不一定明顯),月經前降溫(重點B)。其中最重要的點是A點和B點,測量基礎體溫,最重要的是“抓大”——找到A點和B點這兩個關鍵點,這兩個點伴隨著體溫的大幅變化,而其他時候只是小幅波動,可以適度“降低”。測量兩三個周期后,找出一般規律,找出你A點和B點的大概時間位置。其他約會錯過一兩次其實也沒什么。
3.不要盲目對比
量體溫其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只有和自己比較,在同一標準下才有意義。量體溫其實是一個了解自己身體狀況的過程。畢竟能達到上圖所示標準曲線的人不多。你是升溫慢,還是短暫的高溫,還是沒有明顯的升溫,取決于對你幾個周期的溫度曲線的分析。這些都只能通過自己每天的記錄,每個周期的摸索和體驗來了解,沒有捷徑可走。
小結
以上是關于備孕怎么測試基礎體溫全部回答內容。掌握好測試基礎體溫的方法對于備孕女性來說對于備孕的幫助是非常大的,上面為大家分享了備孕基礎體溫測量方法3個原則,大家一定要掌握。
基礎體溫比排卵試紙管用 備孕好孕經驗分享
去年12月份因為貪玩不小心給流掉了一個兩月大的寶寶,之后辭掉工作在家調養身體三個月至今年3月份開始備孕。
老人們都說有了第一個,第二個很快就會來,可是到了6月份我還是沒懷上,每月月經前都來媽媽幫看孕前癥狀,一直往自己身上套,癥狀都有但結果都是華麗麗來姨媽。
每月我都測排卵日,因為我的月經屬于比較準時只是有點宮寒的那種,一直以為是宮寒的原因懷不上,于是從7月開始每晚泡腳。網上查了測基礎體溫不僅可以比較準確掌握排卵時間而且還可以觀察自己的黃體功能是不是良好。所以從7月開始我測排卵試紙加基礎體溫,發現排卵日會差一天,不知道體溫錯了還是排卵試紙錯了,總之7月還是沒中。
于是這月我果斷棄排卵試紙只測體溫,8月14號體溫下降,15號升高,于是那天早上晚上安排了一次。第二天我發現我的白帶有點異常還有點癢,于是去了旁邊的一家醫院,竟然是霉菌陰道炎,哭死,心想怎么這么倒霉正好在排卵期,之后因為炎癥也沒有再做,只做治療。
這月27號晚無聊看到桌上還有一只zzy,純粹想浪費就去驗尿,也沒有在意,結果隱隱約約看到一點粉色,有點激動可是怕炸糊,所以昨天早上起來再驗,妥妥的兩條紅線。這樣離上次排卵才過去11天,天哪,我和我老公激動的抱在一起,最沒希望的這月卻中了!對,我也有霉菌,哎,高興也郁悶著。
我總結一下,覺得基礎體溫還是挺好用的,姐妹們可以試試,還有心態,這月沒想反而中了,大家都放松心情,孩子自然會來。
備孕卻遲遲懷不上?學會這項基礎體溫監測,讓你事半功倍!
當你在嘗試備孕一段時間而無果之后,不妨試試基礎體溫監測,通過它,你既能監測到你的排卵日,還能了解到你的排卵、黃體功能狀況,以及有無懷孕等情況,客觀評估你的生育能力。懷孕以后,通過監測基礎體溫,還可以評估胎兒的發育狀況。
那么,基礎體溫怎么測最準確,基礎體溫曲線圖該如何解讀,如何根據曲線變化判斷健康狀況?
監測基礎體溫可以告訴你什么?
先來說說,什么是基礎體溫。基礎體溫就是人體在靜息(通常是睡眠)狀態下達到的體溫最低值,它可以向我們透露6大健康秘密:
有無排卵
在一個有排卵的月經周期中,基礎體溫會隨月經周期而改變:以排卵日為界限,前半期體溫低,通常在36.2℃~36.4℃,后半期體溫高,會升高0.3~0.6℃。在這前后兩個半期之間,會出現一個基礎體溫最低點,排卵一般就發生在最低點后基礎體溫上升期。

但如果體溫曲線像下面這張圖一樣,沒有明顯的上升,則說明沒有排卵,表示可能有:無排卵型功能性子宮出血、不孕癥、多囊卵巢綜合征、卵巢早衰等異常,提醒您要及時去醫院就醫了。

指導受孕
在知道了“出現極低體溫就預示著要排卵”之后,你可以在當天及之后1~2天同房,能增加受孕幾率。因為卵子自卵巢排出約可存活 1~2 天,精子在女性生殖道內約可存活 2~3 天。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單個月的基礎體溫測量不能用于指導受孕,需要連續監測3個周期以上的基礎體溫,才能準確把握排卵情況和排卵規律。
了解黃體、排卵等功能
如果你的基礎體溫從低溫相向高溫相過度時,上升很快,高溫比低溫高出0.3℃~ 0.5℃,高溫天數在11天以上,高溫區的體溫不是上下激烈波動,則說明你的黃體功能正常。
如果排卵后體溫上升緩慢,或體溫上升幅度小于 0.3℃,且高溫相持續時間小于 11 天,提示黃體功能不全或黃體萎縮不全。
1)基礎體溫上升緩慢:
正常來講,在出現體溫最低點后,1~2天基礎體溫就會達到高溫相。如果這個過程持續時間過長,例如下圖,從14~22日經歷8天才達到高溫相,就屬于基礎體溫上升緩慢,則提示黃體功能不足、子宮內膜分泌不足,可能導致不孕或懷孕后流產。

2)基礎體溫上升幅度不足:
正常情況下,排卵后由于孕激素的致熱作用,基礎體溫會升高0.3~0.6℃。如果體溫上升幅度達不到這個范圍,則提示卵泡發育不良,可能導致不孕癥。

3)基礎體溫上升平臺期持續時間不足:
高溫相沒有達到11天,且體溫下降后沒有立刻來月經,比如下圖這種情況,提示黃體功能不足,可能有經前期出血、不孕癥、孕早期流產。

4)基礎體溫下降緩慢:
基礎體溫的高溫平臺期持續時間不足,不是在1~2天內下降至低溫相,而是緩慢下降,甚至月經期還持續著高溫相,提示黃體萎縮不全,可能有子宮內膜不規則脫落、經期延長、不孕癥等。

提示懷孕
基礎體溫升高 0.3~0.6 ℃后,并且持續時間達16天以上,提示可能懷孕;若持續超過20 天,則懷孕的可能性在98% 以上。

預警先兆流產
在懷孕初期,若體溫波動大、基礎體溫有馬鞍式下降,是先兆流產的預警信號。說明可能有黃體功能不全、胎盤功能不足所致的先兆流產的跡象。如果及時治療,則體溫會恢復。

如果高溫相持續 20 天以上,但曲線出現波動,且有陰道出血,可能是黃體功能不全導致的先兆流產,可以用黃體酮保胎。經過治療后,體溫可以恢復正常。
如果基礎體溫未下降,但出現陰道出血,可能的原因有:染色體異常、免疫性、子宮畸形等,說明胎兒發育出現問題,這種情況下不建議用黃體酮保胎。
怎么測量基礎體溫才準確
目前比較常用的測量方法是:每日清晨醒后,在未說話和作任何活動之前,測口腔舌下體溫 3~5 分鐘。

將所測結果記錄于基礎體溫表上,逐日進行,最后將一個月經周期的體溫連成曲線,形成下圖這樣的一個表。

連續測量三個月經周期以上,準確率比較高。
為了最大限度減小誤差,需要每晚臨睡前將甩好的體溫計放在床邊或枕下,便于伸手即取。同時還要注意,將生活中影響體溫的任何因素(如感冒、服藥、性生活、失眠等)隨記在表上,以便參考。
但這種傳統的測量方式,受干擾的因素比較多,易引起測量誤差。而且每天都要去手動測量、記錄,很不方便,容易遺忘。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一天之中,真正的“基礎體溫”一般出現在睡眠狀態,比如下面這種情況,最低體溫出現在凌晨2:30前后,是很難測量到的,所以通常獲得的數據要高于實際值。
除了這種傳統方法,目前還有一些新的體溫測定手段,比如智能體溫監測儀,不管是睡眠還是平時,都可在腋下佩戴固定,能夠長時間甚至24小時進行體溫的測定與記錄。
生活在現代的我們,還可以享受到云時代的大數據福利,有些智能體溫儀器可以與app關聯,每月會自動生成基底體溫曲線,出具一份您的體溫報告。藍牙每日自動上傳您的體溫數據,與國家級體溫數據庫進行比對。可以幫您監測更準確的基礎體溫,彌補B超和激素檢查的空白區域,減少遺漏,提升診療效率。
周瓊青醫生表示:
監測基礎體溫對女性的意義還是挺大的,它是診治不孕癥、不育癥(包括流產、死胎、早產)、月經不調(包括功血、閉經)等的一種重要檢測手段,對于掌握安全期避孕及找到易孕期也有一定的指導價值。不過這一切都是在準確測量的基礎上哦。
